話題:親密關系的溝通之父母篇
如何與父母(老年人)溝通?
微信原文http://mp.weixin.qq.com/s/Zg91aM-7M07XacaSQ9NZFA
?主要關注原文中,知己知彼,適當調整自己和環境,并順應老年人的溝通能力,達到溝通目的。
前:
?文中認為由于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對其周圍事物會異常敏感,所以與他們溝通時需要主動營造溝通的語境,順應老人的溝通能力,盡量讓他們感到地位平等。
?我作為一個80后,頭頂也有4位老人,由于經歷時代不同,他們在某些事情上往往跟我們有不同看法。所以,跟父母(丈人和丈母娘)的溝通顯得很重要。
因:
?為表達觀點,作者做了兩方面闡述:1.從年輕人的角度看,不少年輕人認為父母嘮叨,缺少時代感,有時難以溝通2.從老年人本身角度來看,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疾病等因素溝通起來更需要花精力。我覺得有時溝通的難點在于:父母跟我們談的是他們的人生經驗,而我們更愿意相信一些專家的話,而兩者之間恰恰不一致,就回產生沖突。
后:
?如果按照文中的思路,與父母溝通前先站在老人的角度,了解老人感興趣的話題,并提供適合的溝通環境,溝通時運用微笑、贊美、幽默等潤滑劑。這樣讓老人心里先感到舒適,也許對于溝通會朝著更加有利的方向前行。
果:
如果事先不做功課,按自己的意愿和老人溝通,很可能會跟老人起沖突(老人對事情更加敏感),于人于己都不利。
適:
?對于有些跟得上時代潮流的老人,有時你的觀點很可能還沒對方新潮。
用:
?這個溝通只用于對待傳統的長輩。
邊:
?還是和溝通力課上講的順情緒相類似,跟老人溝通時,也是個順情緒的過程。
界:
?順情緒只是一方面,更要明白老年人生理上和心理上與普通人的區別,何況有些老年人還會患有疾病,溝通時要更加注意這些點。
I:
?與父母(老人)時,除了表關注、順情緒、贏好感等。更要在溝通前了解對方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等,選擇舒適的溝通環境,在溝通時注意使用贏好感微表情或是加入一些幽默,讓老人在溝通中感到舒適。
A1:
?我爸就屬于情緒容易激動的人。前幾天在和他聊天說到孩子報名跳舞班時,他認為孩子每天練跳舞都疼得哭,我們作為父母不應該逼著孩子練,不用給孩子續報了,來來回回說了一大堆。我 聽著煩了就說你那思想落伍了,現在就是要鍛煉孩子的恒毅力,何況她又不是不想跳舞,只是嫌練習太疼。我爸一聽說他思想落伍就來火了,說起我小時候的事情,談話的結果當然是不歡而散。
A2
?其實我還是應該先順著他的情緒說明他關心寶寶的好心,再找時機說明堅持對孩子來說的重要性,還可以把她們舞蹈老師說的話搬出來。
目標:明天再跟我爸通次電話,先順應老人的脾氣,贏得他的好感,再找機會亮出自己的觀點,并注意說話的方式(注意語氣,、加入幽默等),還可以讓孩子在中間起個潤滑劑的作用,畢竟孩子對跳舞本身不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