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阿甘正傳》該是我看過最多遍的電影。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它的精彩不光是因為主角是國際巨星湯姆漢克斯,也光不是因為它曾獲得過奧斯卡6項大獎,它的精彩源于震撼心靈的阿甘精神。
什么是阿甘精神?我的定義是,這個世界不怕傻子,怕的是一傻到底的人。
阿甘這個人物在美國被稱作傻瓜,在中國我們可以優雅的把他叫作,二愣子。可是,為什么就是這樣一個腦子缺根筋的人能夠獲得成功?他不光創造了貓王舞步,他還代表大學橄欖球隊受到美國總統的接見,他甚至成為越戰英雄,他收獲了愛情,他用他堅持不懈的跑步掀起了一陣風潮,他創造了那些腦子健全的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每當我浮躁無心做事時總會從頭到腳溫習一下這部經典,每當我看完的時候,我總能如釋重負,心情恢復平靜,這里面的阿甘精神給了我治愈心靈的解藥。
這解藥不是什么神奇的秘方,它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不要想的太多!”。
我們看到阿甘很多事情的完成都不是通過比別人想的多得到的,而是他根本就不去想。
珍妮讓他跑他就拼命的跑,布巴讓他跑他也拼命地跑,他不去管什么大道理,意義對他來說毫無意義,就像他在珍妮死后,堅持跑步一樣,外界盡管對他的這種行為進行著各種藝術的詮釋,但他到最后也沒搞明白他跑步的目的。
有時候,當你不懷私利堅持去做一件事情時,你反而會收獲意外的幸運。
反觀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在內,我們總是想的太多,每做一件事我們都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方方面面考慮周全,如何做有利?如何做避害?仿佛我們是這個世界上最精明的人。可是當事想透了,才忽然發現做事的興趣沒有了,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可言。現在想想,我們很多后悔沒做的事情都是被這樣輕易放棄的。
02
作為年輕人,每當看到那些奪人眼球的題目總會點擊進去,什么一個月讓你成為英語達人!什么三句話讓你成為寫作高手?甚至是三天讓你成為高富帥等等這類扯淡的速成文章,這些居心叵測的家伙洞悉了年輕人想要快速成長的心理,專門制成各類誘人的毒品侵蝕這些焦慮的心靈,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完全沒有理由拒絕這樣的誘惑,紛紛點擊,最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或者是一些東拼西湊的文字,或者是一些淡的沒味的雞湯,更可惡的是文章最后是商家借以推銷的商品。我們受了太多的欺騙,可是當我們看到類似的題目后還是會義無反顧的點擊進去,為什么?
這個社會制造的誘惑太多了,一打開電視就能看到廣告捏造著我們不需要但卻勾起我們欲望的商品,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網絡時代,一個信息時代,一個人人參與的自媒體時代。這個時代將整個社會都呈現在同一張大屏幕上,我們一睜開眼睛就會被卷入一個帶有強烈差距感的云端。
這個時代節奏太快了,我們生怕因為多喘息了幾口氣就被狠狠的甩在人后,我們已經很難留有平淡的生活態度了,社會的喧囂已經撐大了我們欲望的肚子,我們想要的是去不斷的滿足它們。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的這句經典名句道出了年輕人的渴望。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 扎克伯格早在2008年24歲之際就以135億美元的身家被評為全球最年輕的巨富;韓寒18歲就已經出版了個人暢銷書《三重門》;這些例證更加鼓舞了年輕人放蕩不羈的野心。
我們渴望實現理想,重點是,我們渴望快速實現人生價值,所以我們相信捷徑這種鬼話,所以我們看到那誘人的標題就情不自禁的點擊進去,我們聽到那些趁早出名的故事就會熱血沸騰。這是每一代年輕人的通病,只不過在我們這一代變得異常急迫。可是,我有個疑問,我們由欲望催生的渴望這么迫切,我們想要的又那么多,到最后,這些都能實現嗎?
03
一提到蘋果手機,我們首先想到是這是一款裝逼利器,它之所以可以裝逼源于兩點,一是它貴,二是它漂亮。而我則認為這款又貴又美的手機背后濃縮著一種智慧的人生態度——簡潔主義。
蘋果手機整個前面屏上只有一個圓形按鍵,這個圓形按鍵集美學與實用于一體,你只需輕輕一按所有問題迎刃而解,極大方便了用戶體驗,這在眾多繁雜的按鍵手機中顯得與眾不同。這就是喬布斯追求簡潔藝術的極致體現。
在這個多多益善的社會里,每個人就像一臺裝貨機,不停地往自己身上裝載我們需要和不需要的東西。
當今微課遍地開花,各色書籍野蠻生長,這些統統良莠不齊的灌入我們幾近崩潰的腦子里,我們不能拒絕,拒絕似乎就意味著停止成長,而我們渴望快速的成長。
可是我們越是奔忙,卻越覺焦慮,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游泳,可這波濤洶涌的浪花幾乎想要了我們的命。我們中的很少人會成為弄潮兒,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則不可避免的最終淪為這個快節奏時代的犧牲品。我們大多數人生在這個時代,卻被這個時代玩弄,我們大多數人都想趕上時代的節奏,卻被這個時代搞亂了自己的節奏,我們其實都已經精疲力竭,可是我們倒下的靈魂卻依然疲于奔命,比當下節奏更快難道就能拯救我們現在的茍且嗎?我充滿了疑惑。
我們是不是該試著讓自己慢下來了,再慢一些,直到看到自己疲憊的身影,感受到自己最真實的心靈發聲,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到底在追求什么?我們真正熱愛的是什么?這不辭辛苦爭取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如此嗎?
簡潔主義使我們懂得要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而不是加法。
我們的身心和靈魂已經茍延殘喘,那些欲望添加的壓力已經讓我們迷失了方向,在茫亂的岔路中行走,我們想要面面俱到,可往往什么也俱不到,這難道不可悲嗎?
04
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里有一個情節,武當掌門張三豐通過閉關修煉悟出太極神功。當各大門派圍攻武當山時,張三豐出關,傳授張無忌太極心決,張無忌使出太極武功將各派高手打的落花流水。每當我看到這個情節時,我總會去思考,如果張三豐不通過閉關修煉,他會捂得太極真經嗎?
蘇秦合縱六國集百萬之師盤踞函谷關口,若不是秦國派使者行離間之計,破壞六國合縱,秦國必亡。蘇秦僅憑一張嘴便能從一市井小民躍升六國宰相,何以至此?當初蘇秦落魄返鄉,遭親鄰恥笑,心中悲憤,于是閉室不出,遍觀其書,以得說客之法,終于成功游說六國。
我有一個朋友,當年為了能夠考上省檢察院的公務員,競爭之激烈可謂千里挑一,可他立志堅定,非要拿下不可。于是他在學校外面租了一間小房,除了吃飯,整日閉門不出,將手中的習題冊一遍一遍的演練,我們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在那個陰暗潮濕的小房子里度過這難熬的一個月的,我們只知道一個月后他考過了,就是這么“簡單”。
我們都曾接觸過“T”型理論,T由一橫和一豎組成。這一橫代表的是我們接觸知識的廣度,這一豎代表我們研習知識的深度。我們要讓自己象征性的博文多只,各種東西都要懂一些,以應付日常之需。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找到我們最感興趣的知識領域,向深處挖掘,成為這一知識領域的專業人士,數一數二的人才,那個“被需要”的人。
想要做到“T”型人才的發展模式,就需要我們有一種“閉關修煉”的決心和意志,我們可以每天“犧牲”一些娛樂身體的時間,讓自己的心靈遠離塵世,專注于當下,找出自己的一個突破點,日積月累,水滴石穿,不斷提升這一領域的知識技能和專業水平。如此,我們才能不被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搞亂陣腳,從而做到化被動為主動。
05
我是一名基層公務員,我在鄉鎮已經工作了四年,這四年里如履薄冰,做事總要謹小慎微,尤其是在公文寫作中,一字一句都要用的恰當,你要學會考慮周全,再周全一些,直到不能再周全,因為如果你的周全里出現一點言語不當,被上級,或被公眾發現,那就會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務必考慮周全。
這種周全的思考模式,逐漸延伸至我日常做事中的習慣。我們知道當一個人決定做某一件事情時,其實六七分把握正好,當你想要有了十分把握再做時,那么這件事多半是做不成的。因為你在弄得這十分把握時已經耗費了自己大量的腦力和心力,還有當初做事的決心,即使在你有了十分把握還有力氣去做時,天時地利人和早已不在了。我在做事上的顧慮重重嚴重制約了我做事的決心和腳步。
曾在一次培訓會上,一個老師告訴了我們一種思考模式,他說打仗時,有七分把握,這仗就值得去打,對于剩下的三分把握不好該怎么辦?平地一聲吼“大不了就是一死,who怕who!”。
我們做事也是一樣,曾國藩曾說過“先思之,后定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至于剩下的不確定索性就交給“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倔勁去搞定吧。
每當我看《阿甘正傳》都會給我很大的感觸,有時候并不是我們想的多便能取得好的結果,我們趨利避害的做事方式太過膚淺,我們所顧慮的利與弊全部是動態的,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想的太多,計較太多,雖眼前得利,往后誰也說不準。如果阿甘做一件事,有利就去做,有害就不做,那么我們就很難看不到這一幕幕精彩的故事了。
所以,不要想太多,只管低下你高昂的頭顱,腳踏實地,把你當下的路走出長度來,也許將來在你不經意間的一次猛然抬頭,你會忽然發現,你所羨慕的風景已經成為你的陪襯,而你卻成為這紛繁的時代里最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