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給我帶來的認知革命

以前只是把認知分為“主觀”,“客觀”兩種。

《人類簡史》點亮了自己的新認知。原來認知可以分為“主觀”,“客觀”,“主觀間”三種。

以前容易混淆“主觀”與“主觀間”。經常在懷疑“主觀間”的同時否定自我。放下“我執”,并不是放下自己。自己活著就是存在的,用不著懷疑自己的意義。

而那種“主觀間”的東西,才是可以選擇接受的。

“主觀間”包括:,國家,各種主義,金錢,宗教....

“主觀間”的東西,是“虛構的故事(fictional or imaginational story)。他們并不客觀存在。

你之所以覺得他們是客觀的,只是你的信仰。

所以,“主觀間”的事務,是可以改變的。無論你信仰多么堅定,這些“主觀間”的概念都可能改變。

情懷,理想,來源于主觀,但要實現,需要轉化為“主觀間”的事務,這就是創業者講給投資人,講給員工的“虛構的故事”,里面的邏輯越自洽,就越能吸引投資人,讓員工努力工作。

現在的商業,“制造焦慮”是很常用的一個手段。美容院是利用女人怕老(丑)的焦慮,補習班利用的是人們怕孩子考不上大學的焦慮,混沌大學是利用人們害怕自己認知落后的焦慮。本質上,他們的手段都是挑起話題,引導焦慮,順勢提出解決方案。這里面的各種手段,引發人們的焦慮,都是“虛構的故事”。因為美容只是改變人們心理的舒適,對于整體的學生,高考錄取率是一定的,無法人人都去清華北大。大家都去上混沌大學,實際上能成功的商業模式還是要自己摸索的。但是這些在不同的“主觀”的個體之間傳播的“主觀間”概念,是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商業模式,美容院,補習班,各種付費知識所以大行其道。

所以發現焦慮(也可以叫痛點但不太一樣),引發焦慮,并提出解決焦慮的方案,是商業(消費行業)里面的一個模型。利用好這個模型,把焦慮傳播給別人,而自己不會焦慮,是商務人士成功的前提。例如微商,就是利用了大量全職媽媽,對自己生活狀態的焦慮而快速傳播。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