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外語學習的核心是什么?

萬事開頭難 外語學習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我們能說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基督教義的核心是愛,德魯克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貢獻的話,那么,外語學習的核心是什么呢?

如果要我來說,那么,根據我的學習體會,我覺得外語學習的核心是音和詞,說到這里,也許有些朋友會感到困惑,為什么是音和詞呢?為什么不是語法呢?對此,我只能老老實實的說,因為對外語學習者來說,在開始階段,在他大腦里,外語的音和詞是沒有的,并且,外語的音和詞的建立,以及完善,提高和豐富,將貫徹他的外語學習的始終。至于語法,若你有一定的詞匯和適當的語音,你大致上就可以溝通和交流,即使你語法再差,而反過來說,即使你的語法再好,沒有音和詞,你基本上是無法溝通交流的。借用語言學家WILKINS的話來說,就是:"沒有語法只能傳達很少(注意是很少)的信息,而沒有詞匯則什么也無法傳達”。

說到這里,可能不少朋友又會問, 為什么是音呢?至于詞的話,我大致還可以接受,但是,對于音是核心的說法,我還是不能理解,我們大腦里不是有音嗎?坦率的說,對于音的重要性,我也是經過多年的學習后,才體會到的。的確,我們的母語里有音,但此音非彼音,換句話說,每種語言的音素都是不同的。

談到音素,也許有不少朋友對此十分清楚了解,但也會有一些朋友對其不太熟悉,我們不妨從零開始,那么,什么是音素呢?音素是構成音節的最小單位或最小的語音片段,在語音學與音韻學中,音素一詞所指的是說話時所發出的聲音。我們都知道,英語有26個字母,那么,字母和音素的區別是什么呢?音素(phone)是語音中最小的不可再分解的單位,音素不同于字母,音素依靠聽覺辨別,而字母卻依靠視覺辨認。音素是字母組合后的讀音標記,它屬于讀音系統,字母則屬于拼寫系統。這樣一說,大家也許就明白了,語言不同,其音也不同,在不同語言中,有的音有,有的音無,有的音近似,但完全相同的并不多,所以,當我們學單詞時,發音也應該學習,因為很多音我們母語里沒有,同樣需要慢慢建立。比如,英語有48個音素,而普通話的音素卻是32個。

既然如此,那么,我們語音是怎么建立的呢?或者說,我們的語音能力是怎么產生和形成的呢,派翠西亞.庫兒 博士 (Dr. Patricia K. Kuhl) 對此有專門研究,經過多年研究后,她發現,嬰兒從牙牙學語的六個月開始,到三歲前說出完整的句子為止,在各種不同的文化當中,兒童都循著類似的發展軌跡,初出生時,無論所處的文化為何,嬰兒都能分辨世上所有語言當中的語音(phonetic units)。然而,接近周歲時,他們的語音知覺技巧轉為對專注自己的母語,並且顯著地提高對母語語音區辨的敏感度;但就在同時,嬰兒分辨外語語音的能力卻減弱了。也就是說,在母語環境中,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一方面在堅強對母語語音認知的同時,會逐步喪失了對外語語音的辨認能力。

因此,對外語初學者而言,尤其是對成年外語初學者,你聽到的外語聲音,實際是聆聽錯覺產生的“聲音”——根本不是你要學習的外語的聲音;這不是外國人說錯了,而是你聽錯了,聲音從你的耳朵到你的大腦的過程中,已經被你的母語語音系統改造了,也就是說,你的大腦自動的用你母語近似的音代替了外語的真實音。P. K. Kuhl博士 在她的論文中特別用了一個詞 WARP,非常清楚地告訴大家,所有的人在學習外語的初期,他或她所聆聽到的聲音,是WARPED 外語語音。換句話說,是我們母語語音解讀的外語語音。

所以,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或者我們沒有有意識地在外語初學階段去慢慢建立真正的外語語音,那么,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在聽說方面遇到的困難就會越來越多,以至于我們的學習不能有效的深入和提高。從而導致我們逐步失去對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信心,這樣的結果,不管怎樣,都是令人遺憾的。

音和詞,對外語學習者來說,如同扎馬步對練功者一樣,看上去雖是普普通通,但卻是真功,是萬萬不可忽視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