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吸引了不少亦舒粉。晚上好奇心作祟上優酷打開了第一集。當女主出場后我有一種廣場舞大媽的既視感。據我所知,越有錢有地位的人他們的品味也是不低,他們不會穿著打扮得如此張揚夸張,而是低調奢華有內涵。君不見南京專賣奢侈品的德基廣場內,LV、愛馬仕、古馳,哪個是如那位女主的穿著打扮那樣鄉村氣息外泄的?所以還是《歡樂頌》劇組的服裝造型做得好,服裝道具都是真名牌,有一種高貴的涵養。
電視劇是看不下去了,索性上網找了原著來看。關于亦舒的小說,以前上學的時候讀過《喜寶》,并不喜歡,覺得故事不好看,后來連故事都忘了。前幾年讀過《紅塵》,覺得有那么一點意思了。倒是在網上聽人講起過喜寶那句名言: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我覺得這句話真是犀利到家啊。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論調:擇偶時不要在意物質。既然是擇偶,用上了擇這個字,那必然就帶著挑選的性質。要么挑我愛的,我只有愛得死去活來的才能不在意貧窮的生活。挑不到我愛的,挑個物質不那么差的至少可以不為柴米油鹽日日失眠。誰會故意去挑/擇不合用的東西呢?
回到小說。《我的前半生》講述女主結婚十三年,是全職闊太。男人突然提出離婚,寄情于一位女明星。女主爽快離了婚,開始在職場拼殺,后來辭職轉做陶藝,并經由在國外念書的女兒撮合,收獲了另一段婚姻。
這是本同樣犀利的書,亦舒把婚姻,把人情世故,把男女兩性,把閨蜜之間的小心思都寫得酣暢淋漓。
比如說女主的閨蜜有男朋友了,沒有告訴女主,女主竟然是吃醋的,并且發了火。而當閨蜜婚了,女主有一種失落感。這世間所有的閨蜜都不過如此,一旦結了婚,就不再是那個可以聽你傾訴可以沖過來挺你的人了。
錢鐘書說,婚姻是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女主閨蜜的婚姻就是這樣的。在職場上拼殺十幾年的閨蜜,選擇了與老公去澳洲定居,做全職太太生兒育女。然而她感嘆道,婚姻中各種難以述說的無奈。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比如說女主的前夫多像我以前認識的一個女性朋友的前夫啊,厭倦糟糠之妻,與小三結了婚。可是一旦小三走進了真實的生活,就又是那個讓自己厭倦的糟糠——不是妻,貌似前妻才更像妻,想想有些后悔,還是前妻好啊,聽聞前妻有男友了或者再婚了心里酸酸的。
比如說更多的已婚男人他們厭倦家里的糟糠之妻,懦弱的他們出于責任或者面子他們不會選擇離婚,而是接近身邊的女性,對其大吐對家中老婆的不滿,以獲得同情與認同,進一步獲得情欲上的快感。
紅男綠女之紅塵百態盡在這本書里,而這本書對當下的我們最深刻的指導意義就是:你怎樣去經營你的婚姻?為什么女主前一段婚姻走向了失敗,而為什么離婚后的她卻散發出了魅力讓那么多男人為之傾倒?
不論你是在職場上拼殺的妻子,還是全職太太,婚姻都難免有七年之癢。為什么會癢?因為不再有激情,因為人都在不斷改變兩個人漸行漸遠……各種原因總結起來就是:你習慣了賴在這個固有的狀態中,不愿意去保鮮自己的狀態。就好比一個外觀過了時的花瓶里插了一束落滿了灰的塑料假花,你看著就很想換個新的;就好比一個人每天心滿意足地吃睡看肥皂劇,不再運動不再閱讀不再關心時事不再社交,這個人一定會體重增加思維變得遲鈍。之前在其它公眾號上看到有文章評論王者榮耀之游戲癮,文中寫道:當青少年在家中在現實中得不到溫暖,他就會沉迷到游戲中去。我覺得這句話用在婚姻中也是對的。人都是喜新厭舊之動物,當一個男人在家里找不到溫暖找不到鮮活之感,他就會出去尋找。
很多年前看池莉的小說《來來往往》,這部小說也夠犀利,道出了為什么男人一事業有成就外遇的本質。首先不談男人本身就是下半身動物——至少我覺得男主還是蠻好的一個丈夫,書中的女主,家里的花瓶插著一把塑料假花落滿了灰塵,穿著不合適的夸張衣服,她的言談舉止讓她無法去應酬的飯局。本身就談不上有多少愛情,這么多年來的家庭主婦生活,讓她已經跟不上這個男人的步伐。而當她發現男人出軌后的那么一鬧,實際上就更加深男人對她的反感把男人推向小三的懷抱,當然,小說沒有給出結局。我覺得還是亦舒筆下的女主拎得清楚:他不愛我了執意要離婚,我就拿著贍養費離開。
有一個詞叫黃臉婆。一打開朋友圈很多女人都在轉發公眾號上那些垃圾文:女人要學習多愛自己一點不要變成了黃臉婆……女人要讓老公給自己花錢不要省……真正的黃臉婆并不是外表上的衰敗邋遢,而是心理上的。想要不做黃臉婆并不是如亦舒所寫的那位女主那樣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而是,你怎么樣在這段婚姻當中始終保持鮮活,怎樣與你的另一半共同進退步調一致。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必須要抓住男人的胃。我覺得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如果你真愛這個男人,你會愿意為他做出每天不重樣吃到不想丟的美味;你會愿意在他和大部隊們去摩游的時候成為他后座上的那個家眷;你會愿意去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并向他敞開你的精神世界并且共同創造一個新的精神世界。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當你始終賴在原地——正確地說當別人都在往前走的時候,賴在原地的你其實是在退后的,當你在退后,你的婚姻就成了愛情的墳墓。而當你如《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那樣,充實自己讓自己不斷保鮮,首先給自己一個充盈的精神世界,以鮮活的靈魂去經營鮮活的婚姻生活,請問,你又怎么會是黃臉婆?小三又如何能找到破口?
我覺得,《我的前半生》,亦舒筆下的女主雖然在那段婚姻中已經自我作賤到慵懶衰敗,但仍然是有靈氣的,不過是暫時蒙了塵,比如她對服裝對家居的美感仍然是在的。而電視劇中的女主一開場就讓人覺得怎么那么二,二到家了,這樣的女人擺現實中,應該是很難黃臉婆逆襲成白富美+知性的女子。
總之呢,一部小說,有的人看個故事圖個打發時光,有的人能看出其中發人深思的部分。而我,看完之后寫了這一篇長文。
最后,說一下這篇小說對我這個單身人士的指導意義。小說中女主的閨蜜對女主說:要么恨前夫,要么恨親媽,總之你得找個人來恨一下。這句話真是把人性中的某種丑陋點到位了。因為我總要給自己的失敗給眼前的不堪找一個借口啊,我總要給自己留一個余地啊——哪個人不是過度地愛惜自己呢?這部小說告訴我:不論我婚了沒有,只要我還活著,我都有改變的可能,我都需要給自己的人生保鮮。所以,還是《圣經》上說得對:忘記過去,努力面前,向著標桿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