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孩子長大了。
一個是竇靖童,父母是竇唯和王菲;一個是謝海盟,父母是唐諾和朱天心。曾有戲言,整個華語樂壇都在等竇靖童長大,套在謝海盟身上也一樣,至少整個臺灣文壇也在等她長大。
從公開的表現來看,二人成績非但不錯,還處處表現出早慧的天分。
竇靖童,13歲組建了自己的樂隊,15歲寫出了人生第一首英文原創單曲,16歲歌曲在iunes音樂商店出售,17歲拍了第一部MV,18歲正式簽約媽媽的經紀人,20歲發布新專輯并代言SK-II品牌誕生37年來首款神仙水。即使在天后的演唱會上,也屢屢起到救駕的保護作用,讓王菲安心、開心且定心。
至于海盟,繼承了父母兩支血脈文學世家的所有天賦,全盤吸納,揮灑自如,青出于藍。目前,雖然只出了兩本書,分量一點不低。一本是2015年擔任電影《刺客聶隱娘》后完成的《行云記·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一本是2017年出版的《舒蘭河上》,這本無疑是她真正的實力證明,也印證了一個作家的專注和自律。為了寫作這本書,她花費7年走訪臺北殘存水路,在持續寫作的兩年內,更是每天不間斷走路五到六個小時,“越是狂風暴雨,有臺風越要出去走,因為可以從臺風來判斷一條河還有沒有自然源頭?!?br>
名人的孩子頂著光環出生,有方便也有辛苦。有羨慕的目光,也有惡意的言論。從小被外界包圍,卻被家庭寬松以待,沒有束縛,自由自在,反映到人格上,就是早早地學會做自己,盡善,盡美,盡天分,盡自我,用作品說話。
20歲的竇靖童,打扮隨性,內心明亮,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她從不忌諱談到父母,“可能我一輩子都會戴上這個標簽,但是只要我自己不會對自己的身份有一些模糊,我覺得就沒有問題,因為最后還是要看作品的嘛?!?/p>
30歲的謝海盟,《舒蘭河上》獲得臺北文學獎年金自助時,就有人質疑評審并要求實名,顯然是懷疑家族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對此,她不慌不忙地解釋年金是補助計劃,不但看未完成的作品,還要關注作者是否有完成計劃的實力。同時還無不揶揄地說道:“老實說,實名制我不一定有利,唉,爸媽在文壇也得罪了不少人?!泵鎸毫Γ勑︼L生,鎮定自若。
多好的孩子,天賦異稟,順時而長,不讓父母擔心,不用父母焦慮,自然而然地就長大成人。我們對孩子的期許不也正是如此。愛孩子,是最普遍最基本的本能,幾乎是完全生物性的,而理解、尊重、應許、包容卻需要智慧。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边@種顧慮夸張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說明還沒有面對過真正的“問題兒童”。
竇靖童,問題不少。14歲就不肯好好念書,在名校北京四中讀了一年輟學,跑去美國學音樂,結果,在美國的學校也是半途而廢,不了了之。再看她的扮相,奇裝異服,行頭古怪,到處紋身,屢傳出柜。最近的照片,她又從下巴至脖子,紋了一條長長的線,不張揚卻顯眼地留在一個二十歲花季女孩的臉上。
謝海盟,念書也有些問題。她畢業于政治大學民族系,選取這么冷門的專業,完全具備一個不正常青年的特征。果然,英文三次補考都是零分,并不是智商低,就是對英文老師沒興趣。比起她現在正在做的變性手術,讀書都不算事兒。
從小學四年級起,她就認定自己是男孩,與此同時,表現出對身體的極度不認同,洗澡換衣服時,絕不照鏡子,為了不進女廁所可以憋著長達12小時,最極端時還用小刀自割乳房。出于對身體的恨意,一頭栽入動漫并寫作了一本已達五百萬字的科幻小說。這些文字并無出版意向,純屬自娛,連她的大姨朱天文都對500萬字完全為自己的寫作感到艷羨不已。與性別、身體抗爭三十年之后,謝海盟終于以成年人的身份決定開展變性之旅。雖然精神科醫生說,“女變男”比“男變女”不僅僅是花銷更高,身體承受的劇痛也更大,但一切都阻擋不了這場勢在必行的革命。
丹·布朗的小說《失落的秘符》這樣定義文身?!拔纳淼哪康慕^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改變。在自己的皮膚上文身,是一種變相的權力聲明,是對這個世界的一個宣告:我掌管自己的身體?!睆募y身開始,人對身體的最大改造就是改變性別。
竇靖童,這個孩子很善良,有著超出常人的體諒心,還有一般人不具備的勇氣和愛意,這些年來她看到妹妹李嫣因為裂唇忍受了大大小小的手術和痛苦,于是紋了那條從下巴至脖子的細線,把陪伴關愛、并肩作戰以最另類、最特殊的方式傳遞給妹妹。什么是美?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的面孔才叫美。
從開展荷爾蒙治療后,謝海盟變得開朗起來,一個投錯胎的老靈魂終于要復歸原位,雖然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這場激進的身體劇變得到了整個家族的寬容和支持,父親唐諾鼓勵她把變性的過程以文字記錄下來,而對于母親天心來說,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終究是希望有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生養一個孩子,并不意味著父母有某種支配權和主宰權,孩子僅僅是借助你來到世界,他們會有那么復雜和奇異的天性、秘密和旅程。
還在竇靖童一歲的時候,王菲就寫下了《童》這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詞:“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痹缭绲木褪且痪錇槿烁改傅念A言,盯住小孩子不要學壞,但可以允許他們不那么乖。雖然不乖的范圍,可以無限地擴展和鍛造父母玻璃心的耐受力,這才是為什么要做人家父母的根本意義。
這兩個孩子,看起來都是五官玲瓏、斯文白凈的乖乖女,偏偏演繹的是不乖的傳奇劇本,好在結局可人,嘆服之余終究欣慰。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慢慢長大,也是天性的逐漸顯露到充分展示,每個人都自帶光芒,獨一無二,沒有復制,無可替代。印度智者薩古魯說:“在孩子21歲之前,你都必須要感覺自己仍在懷孕。只是等待。當孩子在子宮里面的時候,你什么也沒做,對吧?只是好好地滋養你自己,并且等待。就像那時——提供氛圍以及等待。”
我們都是沒有經過考試取得合格證就匆忙上崗的父母,惶恐過后,總算找到兩點可以參考并時時自省的依據:
第一, 確保孩子不要學壞,但允許他們不乖;
第二, 在孩子21歲之前,好好地滋養自己,并且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