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自己在上大學,結果到了畢業時才發現,自己這幾年都被大學上了。”
幾年前,剛踏進大學校門的我,便聽到了這樣的段子,我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思考:大學,應該怎么上,才能不被上呢?
眨眼間,便是畢業,這個問題,我終究沒有找到標準答案,因為一萬個人必然有一萬種大學生活方式,要想出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實在是無稽之談。所以我在下面想告訴你的,不是大學生活準則,亦不是成功勵志之道。我雖然在大學里拿了不少獎學金、得過幾個獎、被評為優秀畢業生,但這算不上成功,類似于“如何在大學獲得成功”、“大學n個須知”的雞湯,會有更專業的人士煲出來。
回眸大學四年的收獲與損失,捷徑與彎路,我越發覺得,有些道理和事實,即便不是雞湯,也有必要知道。
一、認知大學,悅納自己
相信有不少人,是高考失利而無奈選擇了現在就讀的學校,就如我,當年心心念念想去復旦大學,最后卻只勉強考上了一個分數線較低的211大學。一開始那兩個月,我看著大學校園,怎么看怎么不順眼,心里充滿了一股“懷才不遇”、“命運不濟”的憤懣和憂傷。我那個學院不乏我這樣的失意人士,被稱為“折翼天使之院”,有些同學對現在的大學的抵觸和對理想大學的執念遠遠比我深得多,對大學新事物一直處于消極狀態,有的甚至得了抑郁癥,墮落了四年。
因為一次高考失利,而拒絕了自己發展的可能,實在可嘆而可惜。
因此在諸多想說的話之中,“認知大學,悅納自己”是我最首先想告訴你的。
大學是什么?它是你新發展的一個平臺,雖然不同的平臺擁有不同的資源,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保障你以后的人生道路通暢無虞。因此,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因為考上了理想學府而從此走上康莊大道成為人生贏家,也都不會因為沒有考上理想學府而從此道路坎坷前途無望。
我有個堂哥,廣州大學畢業,應聘阿里巴巴集團公司,錄取機會只有一個,而他的對手,一個來自中山大學,一個來自華南理工大學,最后,堂哥以出色的履歷和優秀的面試表現成功擊敗了對手。可見,招聘時面試官看的不僅僅是畢業院校,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畢業院校只能證明你高考成績的優劣,而不能證明你大學畢業后實力非凡,所以,如果你還在為錄取自己的大學不理想而消極沮喪,要么果斷選擇復讀,要么盡早擯棄消極情緒,積極了解你即將就讀的大學,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大學再不理想,它終究還給了你一個平臺,而如果離開了平臺,你將什么也不是。
“認知大學,悅納自己”的第一層面,便是正確認識大學作用的一般性,從而接受高考失利的自己,讓自己從失意中解脫出來,奔赴一個全新的開始。我想,這對于成功考上理想學府的同學也是一樣的,所有榮耀光輝都已過去,面對全新的開始,你仍須重新開始奮斗。
而第二層面,是正確認識不同大學的特殊性。雖然都是新平臺,但是不同級別的大學,所提供的教育資源是不一樣的,譬如教學設施、交流機會、教授資歷等,這也是為什么絕大多數用人單位都喜愛招重點院校畢業生的原因,因為這些院校的教育資源更豐富,所培養的學生更優秀的幾率比非重點院校要大得多得多。認識到這一點,你便知道,非重點院校的學生,或者非名牌大學的學生,應該付出更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當然,重點院校的你,也無需沾沾自喜,畢竟學校有資源是一回事,能不能用、懂不懂得用又是另一回事了。
二、充分利用大學資源
在談如何利用之前,我們先說說大學有什么資源。首先是教學設施,這一點我覺得無需談什么利用,你認真上課便是對它最好的利用了。其次是教授、科研資金、網絡資源、已畢業的校友和未畢業的師兄師姐等。
曾經有一句話說:“圖書館里面藏的不是書,而是金磚。如果你把閑暇時間都用來泡館看書,那你很快就能把你的學費賺回來。”記得我剛進大學時有個師兄問我,以后打算花多少時間在圖書館里面,我說20%吧,他搖頭說如果我想要在專業上有所精通,20%是遠遠不夠的。圖書館里面不僅僅有藏書,還有學校內部學術資料,還有豐富的電子資源,包括學校高價購買的各領域數據庫。要利用好這些資源,60%的時間都不夠。他的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警醒,而我把這些告訴你們,不是說一定要讓你花多少時間在圖書館,只是希望能讓你知道,圖書館的資源的豐富性和重要性,希望你能善用這些寶貴的資源。
大學的老師,或稱之為“教授”,再也不會像高中時那樣,上課認真盯著你們,課后留在辦公室等你們來提問,或主動過來指導你們。大學的課程通常設在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教授上課激情澎湃或一板一眼,極少有教授在意臺下哪個學生有認真聽,哪個學生在睡覺,只要不打擾他上課便可。然后一下課便開車離開了學校,或是回家,說是去另一個校區上課。所以,如果你不主動,你和教授的交集只有每周上課的那幾個小時,一個學期下來教授都不會知道你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從教授身上獲得的,最多只是上課的知識而已。但是教授之所以能成為教授,他必定在他的領域有較深的研究和較為突出的造詣,能傳授給你們的,遠遠不止于上課內容。我大學有個教授,是個老頭子,講課時帶著很重的湖北口音,講課很刻板,很多同學都不以為意,覺得這個教授不過如此。而我也是在課后找他討論一個課上的問題時,才被他的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驚艷,后來我經常在課后向他請教問題,不管是關于他那門課程,還是關于課題研究,或是生活問題,他都能給我很好的解答,從來不會敷衍我。
我所主動請教過的教授,幾乎都向那個老教授一般熱情,沒有哪一個是不樂意傳業解惑的,只是他們太忙,而學生太多,不可能主動一一指導學生的專業,怎么辦?答案自然是:山不過來,我自己過去。我本科的導師曾跟我嘆息說:“現在的學生太不主動了,學校設置了這么好的本科導師制度,卻很少主動聯系導師,都等著老師去聯系他們嗎?”不要等著教授聯系你,自己在開學時就應該主動獲取教授的聯系方式,遇到學習問題主動給教授打電話或發郵件,過年過節也可以發祝福和教授互動。這不僅有利于讓教授記住你,對你期末考試有幫助,而且能讓你有更大的學術機遇或人脈機遇。有人會說這樣的“主動聯系”很功利,我并不否認,但是“功利”的好壞全在于你的初心,我建議你主動聯系教授,不意味著讓你就此投機取巧。相反,我其實很鄙視那些一到期末就打電話給教授,以將來出國留學為名請教授給好成績的行為。靠自己的實力和誠意去獲得教授的注意,得到教授的青睞和幫助,并不是功利。
最后說說師兄師姐,為什么把他們也算上呢?上了大學你就會知道師兄師姐的重要性,他們比你早進入你的學校,你現在或即將要經歷的,都是他們經歷過的。他們知道給你們上課的教授的出題特點,他們有之前的期末考試資料,他們知道學校或學院什么時候會有什么活動,申報課題或參加競賽的大概時間和注意事項等等。他們所知道的,以及可能給你的幫助,絕對超乎你的想象。但是,如果不是同一個部門或是同一個導師,或住在同一個宿舍,要和師兄師姐有深的交情是很難的,當然異性相吸然后在一起的除外。而如果沒有什么交情,他們是不會給你多少幫助,即便有,也不會多盡力,當然你不能苛責他們,他們畢竟不是你的老師,非親非故,他們沒有義務要幫助你少走彎路。所以,當你有機會或主動認識了師兄師姐之后,平時要多加聯系,不要等到需要幫忙了才找人家——至少我是比較反感這樣的師弟師妹的,平時幾乎沒有聯系,一聯系我便是“師姐幫幫忙”。師兄師姐幫了你,不管起到的作用大或小,都應該表達你的謝意。還是那句話,師兄師姐沒有幫你的義務,他們幫你忙,不過是顧念同門情誼而已。
三、主動爭取機會,因為這里再也沒有關注你的目光
這一點跟第二點有點類似,所以我不詳細講述。機會是資源之一,但資源未必是機會。什么是“機會”呢?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為有的機會對于有的人而言非常寶貴,而對另外的人而言一文不值。所以在“主動爭取機會”之前,你應該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確或至少大概知道你的目標,然后為之努力。
大一剛入學,我因為消息不靈錯過搶一門選修課的機會,那門課只招100人,我知道時已經滿員。那時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上了那門課,課后找任課教授問還能不能額外加人。她猶豫了一下,然后說一兩個沒有問題。我便這樣獲得了這門課的上課資格,而其他同學知道后再去找老師申請時,都被拒絕了。雖然只是關系到兩個學分而已,談不上什么對以后發展的幫助,但是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成為我上大學是學到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道理。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但首先,機會給主動的人。
我的大學同學中,不乏這樣主動的人,選拔學生干部時主動請纓,競賽通告出來時主動聯系教授報名,校外導師來學校上課時主動展示自己以獲得實習機會……諸如此類還有很多。而我最終想要告訴你的,也不過是主動爭取機會而已,在諾大的大學校園里,你能接觸的教授不多,教授能了解你的機會很少,你的同學很多時候和你都存在利益競爭關系,師兄師姐沒有主動提點你的義務,你再也不是高中老師眼中那個特別而優秀的學生,在這里,你很普通,想要獲得想要的機會,除了自己主動,你別無他法。
四、學會自立,自己對自己負責
絕大多數人上大學的時候,已經滿18歲,是個成年人了。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父母對你已經沒有法定的撫養義務,意味著你在法律上已經是一個要獨立承擔責任的人。
所以,當你讀大學以后,不要再覺得向父母要學費和生活費是理所當然的,不要向父母抱怨沒有按時把生活費轉給你,不要向父母抱怨他們給的生活費太少不夠用。因為他們即便不給,也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而他們之所以心甘情愿地撫養你,只是因為他們愛你。
所以,當你讀大學以后,應該要學會自立了。各大高校都有勤工助學的工作,如圖書館助理員、課管,補貼不多,但能幫助你自食其力。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鍛煉,大一的時候可以走到校外去嘗試一些兼職,派傳單、端盤子、做銷售、做家教等。這些兼職會比較累,而且大多數兼職能獲得報酬不會太高,可能沒辦法幫你解決所有的生活費用問題,但至少,這是你掙來的。唯有通過做兼職,去經歷面試碰壁、被路人忽略、站一整天之類的波折,你才能深刻地體會到金錢來之不易,才能體會到自食其力的快樂和自信,才能讓你提前領悟生活的不易并激發你的斗志。
但為什么我要強調是“嘗試”呢?因為你的身份首先是一個大學生,學習是你的本職,而做兼職只是你體會社會生活、學會自立的途徑而已,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為了掙個一兩百塊就翹課曠課。要知道,你的學費折算成課時,一節課要200多元或更高。我的經歷告訴我,單純依靠兼職是不能實現完全的獨立的,否則就必然會耽誤學習,那想要實現完全自立怎么辦呢?答案是獎學金,以及比賽獎金。這點我想不需要我多說,拿了獎除了有獎金,還有證書,這些對你以后找工作或升學是非常非常非常有幫助的。
最后,成為一個自立的人,不僅僅意味著經濟上的獨立,還意味著人格上的獨立。成為大學生的你,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這里,再也不會有老師或者班干部督促你按時上課、認真上課,不會有老師在你犯錯的時候及時的幫你糾正并教你做人的道理,你犯下的過錯只能自己承擔,或是現在的你,或是未來的你。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學會考慮后果,做任何決定,都要學會權衡利弊,掂量一下,這件事或這個決定的不良結果,你是否承擔得起,不要因為陡然被過于壓迫的高中生活釋放出來而忘乎所以。當然,這一個思維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做決定時你還需要參考前人的長輩的經驗,而且大學還是一個允許你犯錯的地方。在這樣的自我思考、自我衡量加外在輔助的訓練下,從大學校園出來時,你必然會成為一個有獨立思維的人,一個自信理智的人。
五、拓展視野,成為一個有見識有涵養的人
說到拓展視野,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大學期間,應當多出去走走,旅游有很多種,或遠或近,或窮游或豪華游,不管怎樣,在安全的前提下,盡興就好。大學畢業之后,想要出去游玩,不僅沒有了學生證優惠,也沒有學生時期的自由。在旅游的路上,不需要帶什么具體的目的,不需要刻意觀察刻意體會,用心感受過程便好。
拓展視野,前面說的校外兼職、接觸社會也是重要途徑,其次是參加社團組織、參加論壇、競賽等。你認真準備這些事項的過程,便是訓練自己的思辨思維、開拓自己的視野的過程。
而最重要又最方便的,應當是看書。有人說做學術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偏見,因為他們的目光和學識都局限于自己的領域內,對別的領域的無知便帶來了偏見。所以,這里的看書,不是指看專業書,而是指專業以外的書,在學習自己的專業的同時,多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是必要的。關于看書的建議我就不贅述了,下面是一些書單,如果你想看書又不知道看什么書,可以看看。在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希望你捧起的每一本,都是好書。看書不是為了炫耀,不是為了短期獲得成長,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趙又廷說的那樣:讀書是一種光合作用。希望你們能堅持每天都進行至少十五分鐘的精神光合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個有見識、有涵養的人。
這20本書,在任何時期都是巔峰之作
只推薦一本書,29位校長都推薦了什么
最后,大學是一段畢生難忘而影響畢生的旅程,愿你們能好好享受,不辜負十年寒窗,不辜負四年光陰,不辜負未來的生活。
愿畢業時的你,對著照相機的那一刻,能問心無愧地喊出你的那句:畢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