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語》(239)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譯文】孔子說:“可以和自己一同學習的人,未必可以和自己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自己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自己事事堅守道義;可以和自己事事堅守道義,未必可以和自己一起變通靈活處事。”

孔子在他們那個時代就知道,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愛好、志趣、志向、品德等等,不可能同一,求學悟道應該尋求志同道合的人。

另外一面,可以理解為孔子把求學悟道分成幾個階段:一是要認真學;二是要追求道義;三是要堅守道義;四是要通權達變,不能拘泥。

通權達變是儒家追求的境界,很難做到。

不以規則、制度、道義為底線的善變,不是通權達變;沒有一定的原則,總是變來變去,不是通權達變。

只有根據形勢變化,堅守底線,靈活處理,達到最佳效果,才是真正的通權達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