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一家解憂雜貨店

周日下午和晚上,我蜷在陽臺沙發上讀完了《解憂雜貨店》。兩天后,又重讀了一遍,又梳理一下情節和人物,品了品語言。

三個年輕人偷了一輛車,逃跑途中車子壞了,幾人到一家廢棄的屋子藏身,準備天明再跑。

這間屋子卻是一個神奇的所在,它連通過去和未來,三人收到了四十多年前的煩惱求助,于是就按照自己真實的想法,給人支招,雖然,這位求助者并沒按照他們的建議去做,但還是認為得到了幫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五個由煩惱引起的溫情故事一件件鋪敘開來……

原來,浪矢雜貨店的主人是一位七十歲的孤獨老人,小孩子經常寫一些煩惱問題向他詢問,但大多是湊熱鬧,老人會很用心地回復,后來,真的有人來咨詢真正的煩惱,有繼承魚店還是繼續夢想的問題;有是否要隨父母潛逃的問題;有是否要生下孩子的問題,老人一一耐心回復。老人去世后,他的后人應老人之托,窗口復活一天。

三個小偷闖進店里的時間,恰好是浪矢雜貨店復活的日子,曾經來這里咨詢過煩惱的人,今天可以來信說明自己是否得到過幫助。

三個無所事事的人無意間參與到別人的煩惱之中,在幫助別人中,自己最終也得到救贖。

這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的一部雞湯類作品,受到不少好評。

引起我共鳴的,是浪矢老人的咨詢理念,他把來咨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也就是說,很多來咨詢的人,在來之前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只是自己不知道,在與人傾訴的過程中,確定了自己的答案,最終做決定的,還是咨詢者本人。

困惑我許久的問題豁然開朗了!

學校曾派我學過心理咨詢課,說白了,是為了應付上面檢查,現在的學校,需要心理咨詢師,開學后,我硬著頭皮開始了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詢活動。

沒想到,學生煩惱還不少,每次開門,都有學生來咨詢,學習壓力、情感困擾、朋友相處,人生意義,就業方向……

學生問題無大事,除了大人所謂的學習,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學生問題無小事,傷心哭鼻子,甚至生無可戀者也有。

我恨自己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詢師,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之所在,面對一雙雙求助的目光,我煞費苦心地應對。咨詢室里有沙盤,有道具,可我卻不會利用,只能當做擺設。

幸好,我懂一些心理咨詢的知識;幸好,我手頭有書,碰到無法回答的問題,我會去查資料。至今,我談過話的學生,有收效不大的,但沒有犯指導性的錯誤。

無論事大事小,我都是認真的,都是極其誠懇的,這一點,與解憂雜貨店的浪矢老人很像。

我很感謝學生對我的信任,我盡力去靠近一顆顆年輕的心,與他們一起去面對困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也許,更多的時候,學生們心里是有答案的,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訴對象,而我,很適合扮演這一角色。

能幫助別人,哪怕是小小的幫助,也會讓人很有成就感,我不再內疚,只會更努力。

我也有一個解憂雜貨店,寫下這個名字,突然很幸福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