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急需錢買自己喜歡的書,無奈手頭緊張。我想到給公眾號投稿,腦子里卻沒有可用做些小說的素材。沒辦法,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寫一篇議論文碰碰運氣。
但我實在不擅長議論,高中時期我常常因為議論文而享受老師的“課外輔導”。之前在寫作平臺上有好心的姐姐想找我寫書評,也被我婉拒了。對生活中的現象或問題發出自己的議論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不是我的長處。相對于議論,我更擅長描寫。但這次,即使不擅長,我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寫些什么了。
在心理學上被公認為最快樂的時刻,其中就有:當作家剛剛在鍵盤上敲完自己創作的作品的最后一個句號的時刻。但這次,我更多感覺到的,卻是失望和苦澀。
每當我敲完自己的文章的最后一個句號之后,按照慣例,我會將自己堆砌的"城堡"拿著自己的"尺子"重新測量一遍,以檢查自己剛剛出爐的作品是否能達到自己的要求。不幸的是,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如果將寫文章比作做菜,我一定是一個不合格的廚師,如果有哪間酒店招我做廚師,那一定是他們的損失。好在寫文章比做菜多出的一個好處是,當文章完成之后,如果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還有改過的機會,不至于第一次之后就被"判死刑"。
最后的修改結束之后,我不會馬上投稿,首先要做的,是走出戶外,散散步,做適當的放松運動。當腦神經完全適應這種放松的心情之后,我會選擇看看小說,聽聽古典音樂,或者寫完當天的作業。如果時間還有充裕,我會再回頭看看自己寫的文章,然后找到自己忠實的讀者,讓她們先給出"評語"。如果她們都說沒什么問題,我就會認為自己的這篇文章合乎標準了。
然而,這一次的嘗試,是在一個不熟悉的戰場迎接暴風雨,這使我的神經異常緊張。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我將自己的“慣例”再重復了一遍之后,一直懸著的心才逐漸放松下來。但我知道,這并非自信,而是自己已經沒有勇氣和精力再檢查一遍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自己對此滿懷希望時,自身往往會變得脆弱,而萬一其中有自己沒有察覺到的因素存在于其中而導致失敗,這種壓力時是我所無法承受的,因為我已經為此而用盡了全力,再也沒有多余的力氣來迎接即將可能會到來的失敗了。于是我決定,到此為止。
在我的朋友的多次鼓勵下,我終于擠出一點勇氣將自己的文章發給了我往常投稿的公眾號了。投稿程序完成后,我的神經有緊繃了起來;同時,我時刻關注手機的鈴聲,害怕會錯過什么。
一個小時過去了,手機沒有任何動靜。我也沒有之前那樣緊張了;兩三個小時過去了,期間手機響過一兩次,但當我激動地拿起手機一看,映入我眼簾的,卻不是我一直期待的信息,而是別人新推的文章;半天過去了,有幾次好不容易等到了鈴聲,卻和我想聽見的不同。這時,我越發失去耐心了。
往常在夕陽落山之前,我都會收到消息。但這次,夕陽的頭頂都完全沉下去了,只剩下憑空的想象……我的朋友反復安慰我,說:“這次肯定是沒有發揮好,下次一定可以寫出一篇被大家認可的議論文……”,我無法借此安慰自己,那是事實,是我必須接受的事實:我不擅長議論,以后只能寫寫小說什么的了。
安靜的夜晚,并不代表沒有一絲的聲響,在更多時候,可能因為白天的過于執著而精疲力竭了。
當我好不容易將這件事連同因它而產生的情緒趕出我的腦海,準備休息的時候,手機的鈴聲響了。起先我沒有注意,大概習慣了失望吧!我沒有急著去看。直到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躺在床上,才準備看上一眼。然后準備睡覺。
結果如何,我想大家都已經猜到了。這就是我后來在公眾號上發表的《談當代青年問題》。那一夜我直到很晚才睡覺。不僅僅因為自己的稿子終于被收錄了,不僅僅代表著自己的議論被別人接受了,不僅僅意味著我有自信寫這類文章了,更重要的是,以后我不會只是在小說方面可以被人認可,我的議論也是可以走進別人的心里的。
那天晚上,我直到很晚才睡,并不僅僅因為這“第一次”使人陶醉其中的感覺,而是因為:
用心寫出的文章,才配得到別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