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遇到孩子玩手機、網絡游戲時,家長就會不知道該怎么辦。
與孩子制定規則,有時間限制,要求,規則。
如何與孩子制定規則呢?
邀請孩子與我們正面溝通
并不是說服教育
孩子更受感性驅動,而非理性。
溝通就是平等的協商,對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上達成一致。
解決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我們的感受和孩子的需要產生沖突和矛盾。人和人之間的感受是平等的,你的是重要的,我的也是重要的。那么當我們彼此發生沖突怎么辦呢?就要找到彼此舒服、彼此平衡、彼此滿意的解決方案。
與孩子溝通的角度很重要
1.選對時機
提前做思想工作或事后溝通,而不是當場直接糾正,這樣容易引起對抗情緒化情形。
例:當孩子正在玩的盡興的時候,突然把電腦關掉,說我們談一談,孩子一定會有些不愿意。
最好選擇彼此很平靜,很好溝通的時候
提早說:“兒子,吃完飯媽媽想跟你談一談,關于上網的問題。”
正式談論:“媽媽今天想正式跟你談一談上網的問題,媽媽每次看到你在玩游戲的時候,心里面是很復雜的,一方面為你感到開心,因為你有那么喜歡做的事情,又能夠讓你那么開心,媽媽也感到開心,我也能夠理解和支持你,因為喜歡玩是每個小孩子正常的需求,(同理到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這樣孩子才繼續愿意聽我們接下來的表達。)另一方面呢,媽媽也會有個擔憂,就是我擔憂會影響到你的健康和學業,因為你現在正處在發育的階段,如果長時間的玩游戲,不注意休息,很容易引發眼睛的疾病,我們只有一雙眼睛,萬一壞了就恢復不過來了。媽媽另一擔心呢,我知道游戲對你來講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不可能永遠都活在游戲當中,所以如果你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游戲上,勢必會對你的學業造成影響。所以媽媽今天想正式跟你談一談這個問題,我希望我們可以找到一個解決辦法,既可以找到一個專屬時間來玩游戲,同時也不影響到你的健康和學習,同時也不讓爸爸媽媽為你擔心。也避免我們每次都因為這個事情上鬧得不開心。”
1.完整的表達,鋪墊好
2.詢問,傾聽孩子的感受與想法
“媽媽想聽一聽你對這個有什么看法?怎么樣能既玩游戲有不影響學習呢?”(靜靜聽孩子回答)
“你覺得怎樣安排時間呢?”什么時間段
充分把細節問題問孩子,讓孩子表達
別太快下判斷,安靜的傾聽并總結。最后復述一遍孩子的表達。這樣孩子會有種我的話被傾聽了。
當我們不急著對孩子產生評論,孩子心里是沒底的。所以第三步
3.聲明自己的責任與權力,并在討論中找到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
“爸爸作為你的家長和你的監護人,我的責任是保證你能夠身心健康的長大,同時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同時對社會有益的人,所以我要確保你在成年之前,你能夠很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我有權利來監護你的生活和成長。”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責任和職責。
拿出紙筆討論,統統記錄下,一一刪減,找到雙方共同滿意的。
細節和規則想到列出來,打印出來,用規則來
試驗期
若孩子不愿意
讓自己感到制定規則后玩游戲有保障,不制定規則沒保障。
規則要人性化,雙方討論的結果。最開始的時候回費事,但制定出來后會省事。
4.明確雙方的責任與違反的懲罰措施。
若沒按到約定進行,就要面對接下來的懲罰措施。剝奪三天的游戲時間,三天后恢復。
可以借時間,借一還二。
執行規則的時候要溫和和堅定
規則是沒有感情的,不能妥協。
一旦守住規則,孩子就會知道按規則辦事。不然會耍賴。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能遵守規則,而是家長不能堅守規則。
5.幫助孩子在生活當中尋找價值感和樂趣
盡可能豐富孩子的生活,如運動等。
給到孩子更多的陪伴,不讓孩子心靈感到空虛。陪伴是要暫時放下自己,陪他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
游戲成癮如何拉回來呢?極端的情況
第一點,家長要覺醒。家長自身狀態要改變。修復我們自己在童年成長中的創傷和匱乏。
孩子內心更渴望無條件的愛。家長要儲備滿滿的愛。當我們內心變得柔軟、敞開、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感受。
寫孩子從出生到現在每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寫孩子的成長軌跡。
改變自己,唯有靠愛,唯有讓孩子心里感受到愛。
也許很愛孩子,但孩子沒有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