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書的結尾都是同樣的令人感動,曾經讓自己瘋狂過的文字在這一瞬間都被收進了結尾剩下的那一片空白中,就像蓋茨比繁華而有殘破的舊夢,最終還是被收回過去。
?我想,當合上書頁的那一瞬間,我所有的傷感、惋惜與憤怒,都被藏在了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的那個午后,剩下的就只有紫色封皮給我帶來的波瀾不驚。
?記得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在對書中八點檔一般的倫理情節嗤之以鼻,到最后卻為這瘋狂的一切感概萬千。這大概描寫的就是一個空洞的狂歡,或者還有一個秋季夜晚的戀愛最終破碎在夏日繁華中的故事。有些感動,有些愛戀,有些情感只能留在回憶里,就像我不敢再去看童年的玩伴一樣。并不是我變成了一個人渣或者是怕丟人才不去見他的,是我怕他變了,怕他變得強壯以后擠破了我回憶中童年的小小世界。我的童年,已經從我的身體中分離出來,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就像書中說的那樣,“與外界比并不相形見絀”,它很完美。
?正因如此,我一直在逃避,以防我擊破了童年一絲絲的甜意,所以我之后從未再吃過屬于童年的那根冰棒。
?我不想走回去,我不想蓋茨比那樣擁有對過去浪漫的挽留。
?話雖如此,但是在我眼中蓋茨比仍是成功的,他有對美好的期盼,對建立一個與過往相似世界的篤定,還有一個真正值得交的朋友。
?尼克·卡羅韋并不是沒有看不慣杰伊·蓋茨比的時候,相反,他不贊成蓋茨比的時候也許更多,但他仍能說出“那些人都是混蛋,他們全部加起來都不如你一個”這句話,仍能作為蓋茨比葬禮上為數不多的,應該說是三個人,其中的一個而不是只作為宴會中“幾百個人一起來”的賓客之一。
?“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個毀滅的過程。”
?我認為蓋茨比毀滅得仍算是漂亮,畢竟他對重塑過往美好的愿望有著近乎偏執的堅持,就算是黛西已經變了,就算是黛西曾經像愛他一樣愛過湯姆,他都沒有放棄。這樣的堅持我做不到,當我看到過去的一切有所改變時我就回逃開,就像不搭理曾經的同學一般。我也在毀滅,但我只是在冷漠地毀滅,與堅持空洞繁華
的黛西和湯姆一樣,是一種并不偉大的毀滅。從不敢對過去要求什么。
?美國雖然存在的時間并不很長,但是過于快速的發展讓這個國家也擁有許多帶著濃重時代感的惆悵,紙醉金迷,卻有有著淡雅的悲傷。我也許只是看了十八世紀二十年代滋生于混亂中合眾國西部的一場夢吧。
?虛構的一帆風順,藏在消遣之后的黑暗惡意,沾了銅臭味的夢想,在這空虛,狹小,廣闊的時代,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呢?
?沒有玷污,在這個黑吃黑的年代,也不過是一物降一物吧,沒有傷感。
第一次發好緊張=(
通篇無邏輯,語言表達負分。只是表述一下自己的觀點罷了,并沒有“下定義”的意思。
有不同觀點不妨告訴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