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電影的奇觀性是美國好萊塢商業電影一種很常見的手段,而這種奇觀性在中國類型片領域衍生出一個新的片種——武俠片。武俠片通過炫目夸張動作,刀光劍影、飛檐走壁,塑造的江湖武林,以及驚險、緊張的戲劇情節,心系天下的武俠英雄等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可以說與美國的科幻大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傳統的武俠電影作為我國經典的類型電影,也具有類型電影的典型特征。首先義膽忠肝、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成為大多武俠電影的主題,這也就塑造了一批憂國憂民的武俠英雄形象,公式化的情節、定型化的人物,再好的類型電影不求革新都會迎來低谷。電影的大眾性要求電影滿足觀眾的欣賞需求,而《繡春刀》就為我們展示了新的武俠。
? 《繡春刀》在故事架構上沿用經典武俠電影的模式。講述明末發生在宮廷的陰謀暗殺,三名錦衣衛奉命刺殺大太監魏忠賢,卻卷入一場更大的陰謀之中。而講述方法卻在革新。
? ? ? 影片《繡春刀》將人物塑造放在首位,情節服務于主要人物,拋棄了傳統武俠中俠肝義膽的人物塑造,著重建構多樣化的武俠形象。沈烈、盧建星、靳一川三兄弟是錦衣衛底層的小人物,導演雖然為他們建構了不一樣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訴求,卻將他們共同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放在“錢”上。他們不再是虛無縹緲的俠,而是存在缺陷與私念的小人物,更加的生活化。
? 《繡春刀》作為一部武俠電影,導演選擇了熱開場的方式。一開始用捉拿“閹黨”這場動作戲開場,埋下懸念的同時,交代朝政混亂背景、和錦衣衛行事迅捷狠辣特點。這一段屬于傳統武俠電影的敘述模式,而在這之后就開始了對于人物欲望需求的塑造。
? ? 在這一場戲的結尾,被捕的閹黨的臺詞是“盧建星,你這是公報私仇,你是在怪我沒有給你補上百戶的缺。”大哥盧建星因家族原因,升官百戶一直是他的愿望,也正因為這個動機他不惜抓住每一個機會。
三弟靳一川聽見口哨聲就欲與二哥沈烈借錢,而沈烈早就知會他的想法,明顯這不是第一次。在這截斷不講繼續留下懸念轉而講述沈烈。
沈烈一心想把深愛的姑娘周妙彤從教坊司的妓院中贖出來,而贖金成為他的最大問題。
靳一川師兄丁修的出現揭穿揭穿他身份的秘密,殺死追殺自己的錦衣衛的賊,穿上飛魚服,搖身一變成了錦衣衛,而這個秘密又需要大量的金錢。“錢”成為了三兄弟迫切的需求,而也正是這個需求導致沈烈放走魏忠賢,三人卷入更大的陰謀中,三人的性格和需求也讓他們無法跳脫出這個陰謀,只能越陷越深。
? ? ? 他們兄弟三人處于陰謀的風暴中心,所有的情節都圍繞著他們發生,和傳統武俠的人物需要去完成什么事不同,《繡春刀》的情節是為了服務于人物。而且這三個人物完全沒有“俠”的特征一舉一動都是為了個人目的——愛情、野心抑或是最原始的求生本能,“義”卻在他們兄弟情之間真情流露,不需要復仇、拯救的戲碼,真情是在日常中點滴的流露。這樣的表現無疑是更貼近生活。
? ? 影片在動作戲的拍攝上,大膽的移除了武俠電影習慣性的縹緲空靈的武俠動作場面,轉而使用寫實性的表現方式。
《繡春刀》的場景的打斗場景基本上選用胡同街巷、深宅大院,用相對狹小的空間反映主人公在體制與陰謀的合圍之下,為自己的命運做出的困獸之斗。比如說雨夜客棧捉拿魏忠賢的戲中,先是截斷門外支援的閹黨,把空間鎖定在四面合圍的院落里,只進無退。再比如說金刀嚴府戲中,被人陷害,深鎖院門,就像一個大的斗獸場,必須搏殺。這樣院墻高閣的打斗場面,直到影片最后沈烈與丁修復仇趙靖忠的場景設置才打破狹小空間,整個色調也由冷變暖,回歸傳統武俠對俠的要求,你叛國,只要我不躺下,你就別想活著離開。而壁壘的打破,在視野開闊的塞外,人物的困境與約束終被打破,輸贏不在為了個人利益,而是江湖正義。
? ? ? 也正是寫實的武打場面的設計,讓狹小空間的壁壘營造出困境的氛圍,如果是傳統武俠中天空才是極限的武俠英雄,區區的墻壁怎能束縛他們的腳步。
《繡春刀》的武打場面采用手提攝影的拍攝方式,增加畫面晃動感,使感官上充滿運動,加上短鏡頭的快速剪輯構建動作上的幻覺,且經常不表現人物完整的運動,而是用漫畫式的方式將動作分解,利用觀眾的心理補償補全畫面動作,頻繁的剪輯節奏增加了近身寫實格斗的動感,瞬息萬變、目不暇接。在打斗中,影片很少運用上帝視角,更多的是人物近距離的主觀視角,有著更強的代入感。
《繡春刀》的武打場面追求節奏感與觀眾的代入感,即使是寫實的打斗動作,也沒有抹去觀眾對武打動作奇觀性的感受,反而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不僅身臨其境,還調動他們的心理補償去完成動作的想象。
? ? ? 影片《繡春刀》把老故事講出了新風格,不論是圓形人物的塑造還是武打場面的革新,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