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圈里有篇“遠離垃圾人”的文章,用犀利的文字指出種種招惹瘋狗后不堪設想的后果,最后得出遠離的結論,不要和這種人一般計較,要懂得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
這結論讓我迷惘。
這遠離里有忍氣吞聲的味道,很多時候,也許我們并不明白面對的是怎樣的境況,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
那昆明女孩不小心碰了下路人,那路人不依不饒,女孩忍不住理論,誰知道會被拿刀砍至身亡?
那面店老板與顧客講價,哪知對方個神經病?
每天社會上都會上演很多幕類似的口角,爭執。像汪洋上濺起的水點,揚起來又立馬落下去,復歸平靜。可偏偏有些人,很不幸的遇到了易被引爆的“垃圾人”。
可是不能否認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被引爆。有時被誰無禮的話引燃,一瞬間的情緒,仿佛可以將整個世界毀滅。人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刻變成“垃圾人”,做出連自己都訝異的事。
如果要保證絕對安全,為了避免遇到這種人,就得放棄自己的一切正當防衛。在遇到惡言惡語時,要忍住;聽到嘲笑打趣時,要忍住;遭遇調戲非禮時,要忍住。最好還要好言相待,因為一旦針鋒相對,說不定對方會變成炸彈,也有另一種可能是自己變身。
壓力很大的時代,無處宣泄的情緒,時常潛伏在心里。那些郁結需要一個出口,即使是很小很小的點,也可趁此傾泄。
因此,看到再怎么駭人聽聞的新聞,也覺得都可以理解。明白那些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因為這個社會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安全。
防人之心不可無,究竟該防什么人。人人都要防,過于謹慎,反而處處掣肘,有時委屈了自己。不設防,也會因為真性情受到傷害。
那些看起來很明晰的界限,其實并不分明。
2
在情感交往中的分寸更難把握。對于不喜歡的人,基本所有理智的聲音都說,干脆拒絕,讓對方死心。
現實中很多人不會這樣做,一是不想傷人太深,朋友都沒得做。二是給自己留有余地,這被旁人看來也許是給自己留備胎。
話不說絕,那些懷抱追逐欲望的人絕不會善罷甘休。可是,若把話說絕,就是用刀子硬生生的將兩人的界限割的一清二楚,是要兩敗俱傷。真心不該受此摧殘。另外,對于那些善良優秀的示好者,也許可能只是自己不喜歡某一方面,只是覺得戀愛不合適,但還希望做朋友。
人都善變。現在不喜歡的,未必永遠不喜歡。未來的事都說不定。一時去狠狠拒絕,生硬的打碎對方的想象,是種殘酷,限定自己未來的可能,也是對自己的殘忍。
有人說,拒絕是種智慧。與此同時,話不說絕也是智慧。生活中很多看起來很有道理的事,未必是邏輯正確。不經意會被找出相反的論點。
很多事的界限無法判定。沒有人能夠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手畫腳,沒有那樣的設身處地,沒有當事人的心路歷程。
面對無法掌握的界限,我們能做的,是充分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