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跳槽到一家房地產公司物業部當文員,經常看到保潔阿姨們沒事站在辦公室門口聊得風生水起,我熱情地邀請她們進來坐坐。
一位年長的保潔阿姨一嗤鼻:“哼,他們不準我們進去坐,我們不管刮風下雨,打雷閃電,都只能站在樓道里杵著,不像你們有辦公室的人,有地方坐,有空調吹,真不把我們當人看……
聽了阿姨的話,我站在那里繼續邀請也不是,走掉也不是。
另外一位和善的阿姨笑笑道:“沒事,我們站一會就去打掃了,謝謝了。”
第三位阿姨附和道:“你別管我們了,做自己的事吧。”
我點點頭,吐吐舌頭,悻悻地坐回座位。
她們繼續聊天,我偷偷瞄瞄她們,回想剛剛一幕。同樣是一句話,為什么聽起來感受特別不一樣,有的讓人心里特別的,不舒服,也許他們只是心直口快,單純的想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故意要讓你添堵。可是如果你的心里舒坦是建立在別人的傷痕累累的基礎上,那聊天要三思了。
會不會聊天,其實是看你會不會做人,話語展現了一個人的性情,談吐體現了一個的品格。
2
那天經理跟我聊天,他說了自己被熟人騙的經歷。
公司旁邊的超市老板是他的朋友,有一天笑瞇瞇地把他拉到店里,在貨架的角落里拿了幾包布滿灰塵的方便面在他眼前晃了晃,眼神一挑:“哥們,最新到貨的,味道不錯,趕緊吃吧,別說哥們我不夠義氣沒有推薦好貨給你。”還沒有等經理開口說話,老板當即就麻利地泡了起來。經理當時覺得很奇怪,平時也沒見他拿東西給自己吃,今天怎么這么熱情,還親自泡好。
當時沒想那么多,吃就吃吧。端著朋友親手泡好的熱騰騰的面條,經理吃得別提有多開心了,哥們有好東西還是想著自己的。
開心沒有持續多久,鬧心就來了。有業主在物業辦公室憤憤地說起超市老板賣過期方便面的事,經理一聽,隨口問了問牌子。不由得打了一個激靈,好家伙,怪不得那么熱情,原來啊原來……
我聽到這里,趕緊問:“經理,太氣人了,那你找他說了沒有。”
“沒有。”經理搖搖頭。
“為什么?”我疑惑道。
“算了吧,怎么說,說你給我吃過期的東西,然后呢,他也不爽,我也不爽,何必呢?”
“那你心里不難受嗎,還是朋友呢!那哪有坑朋友的。”
“有些事情,看破不說破才是正確的聊天方式。”
我恍然大悟,聊天見人品,聊天也是一門藝術,按照孔夫子的話說,就是“君子以居德善俗。居,積也。善,化也。言者,當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學習如何聊天,慢慢積攢人品,“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才是王道。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時間越來越貴,我們得仔細甄別,將口舌留給說話讓人舒服,相處不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