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兩天去學而思進行綜合能力測評,按理說學而思是家長眼中的超級雞血機構,但是學而思歸來,卻讓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 ? ? 在小朋友測評的時候,學而思的老師介紹了學而思專門針對幼兒開發的綜合能力課程,在介紹的時候這樣幾段話讓我非常認同。“幼兒教育和一年級后的教育是很不一樣的,是學前教育,注重的是能力培養,而不是分學科教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南》”)是幼兒能力培養的核心。民辦學校的面試題目考察的都是指南中的能力要求。” 于是立馬淘寶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 ? ? ?什么是《指南》?《指南》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以為幼兒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教育建議部分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如圖所示)
? ? ? 《指南》對我觀念的最大改變是以下兩個方面:
? ? ? 一:改變了對學習方法的認識,要在在生活中和游戲中學習。
? ? ? 原來幼兒的學習來源于體驗,在游戲中學習,生活中學習,這樣培養出的才是核心的能力。回想起我們家小朋友的識字經歷,我最先選用的是四五快讀,這本書挺枯操的,每一本二十課,每一課就是先讀字,再讀詞,讀句,只配有少量的插畫。我教起來很累,小朋友也沒啥興趣,進度緩慢,教了幾課就放棄了。后來她的識字都是在app上自己玩識字軟件學的,識字軟件把識字融入各種好玩的游戲中,孩子很感興趣。為了保護視力,我們隔三差五給她看一集,就這樣學了百來個字。有了這百來個字做基礎。隨后就把識字這個任務融入了生活,繪本、玩具標識和說明書、路牌都成了識字的好地方。
? ? ? ? 在小朋友1歲多的時候我購買了一套力豆力豆的書。這套書涵蓋了生活常識、情緒表達、生活美學、自然生態、生活美語、數學邏輯、創意繪本七大領域,通過設計精巧的繪本和五花八門的游戲道具讓孩子愉快的學到各種知識和能力。之前有段時間我還有些暗暗后悔,因為五位數的價格,因為書的體積非常大,占據了家里好幾立方米的空間,因為對價值的不確定性。聽完學而思老師的介紹后,我倒覺得力豆力豆這套書正是為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設計的,通過正正確的方式,教正確的東西,培養正確的能力。
? ? ? ?二、改變了對學習關注點的認識,關鍵是能力培養,而不是技能
? ? ? ?同時我也認識到幼兒學習的是能力而不僅僅是某種技能。這個怎么理解呢?比如說動作發展領域的目標一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在5-6歲有一項是能連續拍球。其中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就是能力,拍球就是技能。拍球是近年來民辦考試熱門的題目,所以很多家長都在考前突擊教小孩拍球。當然臨時抱佛腳練拍球是可以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但是不要僅僅將目光關注于拍球本身,而要關注于能力。在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去鍛煉小肌肉,如平時多進行運動類游戲,假期去爬個小山,這樣不僅會拍球,別的體育運動也很快能上手。能力是本源,技能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從長期看,培養能力要比培養技能對孩子更滋養,更長久。
? ? ? ?還有一個我覺得是很多父母都有的誤區,包括我自己,就是代辦太多生活上的事情,一切以考試為準繩。家長幫著穿衣服穿鞋子,喂飯,不讓孩子參與簡單的家務勞動,減少孩子與別的小孩的玩耍時間,除了上幼兒園,其他時間基本被課外班和家里自雞占據。其實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來的。如寫字需要的是手指肌肉的力量和協調,如果小孩從小學習自己用小勺小筷子吃飯,平時做些簡單的家務,如撿菜包餛飩,其實也間接鍛煉了小手的能力,而且通過這樣方式鍛煉能力,小孩更愉悅,親子關系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