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總有些東西郁結于心,想找個空間,抒發出來,無奈牽絆太多,總不能盡興,以前習慣用文字直抒胸臆的我,像是喪失了這項技能一般,更重要的是,我竟清楚的記著每一次退步,那感覺,即使偷懶的竊喜都絲毫不能填補。
我總想著,沒有大學時QQ空間這個平臺,每每寫的文字都像寫在便利貼上,隨手一丟,以后再也找不到了。雖然現在有微博、簡書這樣的平臺,但無奈總是建立不起信任,恰如我多年認知的變化一般。18,9歲的我,像極了透明的白紙,心思敏感卻不細膩,熱情樂觀卻又及其感性。第一次接觸空間,便如故友一般,把我的心情,悲喜還有小秘密都告訴他,他也回報以忠誠,安安靜靜的永遠在那里。
大概上了班,接觸了社會,周圍的人都用微信,我便不自覺的放棄了Q,這個理由說起來自己都不能相信,我的Q里還有一群人呢,不是嗎?可能我不夠長情吧,過去的人都停在了那里,就這樣,華麗麗的分割線,各自揚長而去。
然而微信的到來,讓我收獲關注便利的同時,也撕碎了我的時間,甚至我的情感,相繼離我而去的還有我的感性,那種會讓我幸福,讓我悲傷的情緒們,因此,沒有了當初的熱情,即使簡書是比空間更好的朋友,也不能贏得我的信任,面對他的時候,還會挑三揀四,質疑他的忠誠程度。
然而,即使我再不喜歡用赫然的按鈕代替蹩腳的文字,也不能阻擋我肆意蔓延的情緒,記得《夢回唐朝》里有一句描寫李白的話: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現在想來,作者應該也是一位深知文字的能量的人,如此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啰里八嗦,正文還只字未提,我只是在猶豫,簡書,究竟是不是我值得信任的朋友,奇怪吧!還是觀察觀察再說吧……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