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成長就是變得復雜

成長就是一個復雜化的過程,人變復雜了,看問題的角度復雜了,這就是成長。--羅振宇

成長,就是變得復雜,細想這句話,心理五味雜陳。復雜,是什么復雜?是知識嗎?是思維方式嗎?是人際關系嗎?好像都有,卻又并不集中在某個方面。

變得復雜,第一是知識的復雜。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知識折舊率越來越高,以往大學畢業就不用學習了--現有的知識夠用一輩子了。但現在不是,2-3年就變化一次,這就要求我們要做終身學習者--不僅在自己的領域精專,還要了解歷史,預知未來,跨學科地思考。在此背景下,知識越來越復雜,是必然的。

變得復雜,第二是思維方式的復雜。我們人類適應的思考方式和呈現形式是線性的,這是由于我們遠古的生存條件惡劣,上頓吃完下頓不知在哪里,直線思考省能量,實際上線性思考是對我們的保護。但在時代快速變化的今天,我們要多維度看問題,多角度思考。預知未來,做在當下,以終為始,才能有所成就,有所發展。

變得復雜,第三是性格的復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往往都說這個人是外向,那個人內向……其實,絕對的內向和絕對的外向是很少見的。只不過是有些人外表看起來外向,實則需要內向的方式為自己充電,反之亦然。性格的復雜,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變得復雜,第四是交往方式的復雜。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朋友分為摯友,一般的朋友,合作伙伴關系……生命的旅程越長,就越對各類朋友分得越細。對各類朋友采取的交往方式不同,這也是變得復雜的表現之一。

……

變得復雜的表現還有許多,我們不禁要問:變得復雜,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喜歡的,難道不是變得簡單嗎?

其實,變得簡單,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必然是因為時代在發展,我們也要跟隨,復雜有助于我們把握方向,多角度看問題。拿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復雜來說,知識的復雜可以助我們避免許多“無知之失”,可以不犯算數型的錯誤,從而更好,更快速地迭代;而思維方式的多角度(復雜),可以使我們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提前預演許多可能,降低重大錯誤的損失。拿性格和交往方式來說,復雜,是對我們的保護,也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途徑。

成長,就是變得復雜。復雜地思考,復雜地行事,慢慢地,我們就能從復雜中生出簡單來,從容地去到我們想去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