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精英”的,庸人請勿擾?

原創(chuàng) 2017-08-08 一飛 零壹圈

建議閱讀時間:4min

修鞋,找專業(yè)鞋匠;理發(fā),找專業(yè)理發(fā)師;那么,治理國家是不是也得要靠專業(yè)人才?

什么人才是治理國家的人才,如何找到這群人并賦予他們權力。這是柏拉圖畢生都在探索思考的問題,更是他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哲學的故事》講述數(shù)十位世界著名哲學家的生平經(jīng)歷、情感以及他們的哲學理論,并對其進行客觀評價。語言通俗易懂,是一本面入門級哲學著作。

一位哲學家的哲學,也是其人生經(jīng)歷的產(chǎn)物,《哲學的故事》當然也是哲學家的故事。

沒有師父蘇格拉底因民主投票的慘死,柏拉圖不會有強烈的精英主義思想;沒有出生醫(yī)學世家,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研究不會更偏向科學;沒有母親的疏離,對世間各類情感的不信任,叔本華不會成為19世紀前半期悲觀哲學代言人。

哲學理論的誕生,如一切藝術作品,始終帶有創(chuàng)作者的影子。而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經(jīng)歷,也是進一步了解作品的關鍵。

『哲學界一脈相承的“荒誕”理論』

讀罷《哲學的故事》發(fā)現(xiàn)有幾個問題是多位不同時期哲學家一直認同的,而這些問題即便放在今天也極具爭議。

例如:國家必須由精英治理;婚姻將束縛一個男人的創(chuàng)造性;女人是不成熟的男人,她們只會絮絮叨叨,勾肩搭背上街購物。

『國家必須由精英治理』

理論提出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修鞋、理發(fā)都是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但為確保事情完成質量,人們都知道找專業(yè)人員來完成。相對而言,治理國家是一等一的大事,人們?yōu)楹尾蛔駨倪@一理論。

試想將國家交給一個從未受教育的庸人治理,那么他除了毀掉這個國家之外,別無他選。因為他僅有的治國理論一開始就來自精英階層,被灌輸多年,后來就再也想不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只能順著固有思維走向滅亡。

由此可見,精英治國的重要性。但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社會對精英的培養(yǎng)耗時巨大。

一個有治國能力的精英培養(yǎng)時間一般在30——40年間,首先他要掌握足夠豐富的理論知識,這大概需要20年,接著他要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再運用到生活中,而這又需要15—20年,到他開始為國家創(chuàng)造價值時人生已過半。

歷朝歷代人們對精英都給予以最大程度的保護,為確保其優(yōu)良基因的延續(xù),精英的婚姻一定是門當戶對,強調強強結合。但又一個不幸的事實擺在大家面前,越是珍貴的東西,數(shù)量越少,況且是精英這樣一個不易被控制的群體。

『精英基因延續(xù)的不易性』

一定范圍內,一個國家精英越多,其國家的可塑性越強。但這也僅僅是存在于書面的美好愿望,因為對精英基因的保護往往不像想象中那般容易,相反他們的基因更易斷代。

精英基因的斷代很大程度上與其選擇有很大關系,他們或許排斥婚姻,或許專注事業(yè),總之他們放棄了普通人的傳宗接代責任,讓優(yōu)秀基因隨生命的逝去徹底消失于人類長河中。

書中不止一位哲學家提出類似婚姻束縛男人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理論,悲劇哲學家叔本華認為:

愛情是大自然的騙術,所以,婚姻就是對愛情的瓦解,最后必將導致幻滅。只有哲學家才能獲得婚姻的幸福,但哲學家從不結婚。

不論在哲學界還是文學界,最終未完成傳宗接代的精英比比皆是,他們全身心投入某項事業(yè),做出卓越貢獻,他們看上去大公無私,但縱觀整個人類發(fā)展史,用一世的藝術作品代替另一個優(yōu)秀基因,這是自私,還是偉大,值得商榷。

精英自主的交易中,人類究竟是損失,還是獲得。

『對女性的偏見』

是婚姻束縛了哲學家的思想,還是女性讓哲學家無法忍受。讀罷整本書后,一個深刻感受,女性在哲學家眼里地位都不高。不知這是哲學圈被男權把控導致的整體氛圍,還是女性對社會貢獻的不夠突出。

他們這樣形容女性:

女性是不成熟的男人,他們只會感性的嘰嘰喳喳,消耗社會資源,她們的生命就應該隨著生育能力的喪失而結束,她們成不了天才。

對女性的偏頗認識,在今日逐漸被打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更多的參與社會工作,她們行事果敢、反應迅速,在關鍵事情的處理上不亞于一個普通男人,并像男人一樣為社會創(chuàng)造著價值。

女性最終用行動反駁了哲學家們的偏頗認知。

『我們?yōu)槭裁醋x哲學?』

哲學是否是通往幸福的鑰匙嗎,這是涉獵哲學類書籍前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后來事實證明,這本哲學入門書并未讓我失望。

維爾?杜蘭特說:幸福才是目的,哲學只是一種工具。

數(shù)學中認為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而哲學、人生卻恰恰相反,這所謂最短的距離極可能是最曲折遙遠的路,所以學會享受起點與終點的過程,興許就能獲得幸福。

哲學不像科學帶給我們知識,但它能給人以智慧。教會我們一種思考方式,讓我們在多元的社會開始懂得質疑,從多樣性中看出統(tǒng)一性,不偏頗而又開放包容,成為真正的智者。

哲學是一種態(tài)度,過程興許就是幸福!

? ? ? ? ? ? ? ? ? ? ――over――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