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喜怒無形的念式易度
親愛的妹妹:
你總是覺得我過得不開心,恭喜你,你的感覺是對的。
也說不上不開心吧,就是內心毫無波動,不悲不喜。習慣一個人的孤獨高效,也喜歡一個人的沉靜默然。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泡圖書館,一個人在健身房里揮汗如雨,一個人對生活中所有的幸與不幸,細細咀嚼。
歲月因此而變得緩慢,再也不會有意想不到的人或事來打亂我的生活節奏。單從這一點,我就會覺得比原先只知嬉笑打鬧、玩物喪志的年少輕狂要好得多。
終于可以把想承擔的責任都背在身上了,妹妹,沒有比這更讓人開心的事了。
我只是不開心,其他的都很好。
再也不會對他人有期待,于是也不會有失望。
我把不開心寫在臉上,把不悲不喜裝在心里。但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歡呼雀躍,你從來看不見。
在我的感覺里,長期把不開心寫在臉上,唯一的壞處就是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比較想死。
死并不可怕,才怪。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又有誰沒想過死呢。
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都得死。但能活著,還是要好好活著的。
于是我恬不知恥地活到了今天,并且決定將繼續恬不知恥地堅強地活下去。
我只是不想把我的人生過成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非常疼愛自己妹妹的哥哥。后來,他就死了。
簡短不是問題重點,重點在于沒有細節。故事梗概浮于表面,人物表現沒有張力……
所有人的人生,“生老病死”四個節點都足以概括。但人生而為人,并不只是為了把這四個節點一一走過。
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去填充自己人生的細節,或者去盡可能實踐自己的人生意義。我還有很多事要去做,死的這么早有點虧啊。
想讓自己活得開心點很難,但想死也不容易,畢竟在這方面嘗試是需要勇氣的。你哥膽小,對于自己死后肉體經過充分氧化還原的模樣,想想就覺得惡心。
既然死不能解決問題,那不如活著報復社會。試著去解決某些具體的社會問題,不要讓自己終身都成為社會進步過程中被動的受益者。
具體怎么做我也不知道,但是大學里好好學習總歸是不會錯的。我還能有時間來給你寫信,幫你解決些大學里的奇奇怪怪的困惑。
于是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健身,好好看書,好好寫字,這就夠了。
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好好學習,然后盡量不要給我添堵,這就夠了。
其實細細深究我的不開心,也許是因為我的心理并不健康吧。
不,應該說是心態過于悲觀與老成,完全沒有二十歲出頭的青年人的積極陽光。
的確會在某些時刻,自己的某些心理情緒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成長與發展。
片面地認為身邊不會有人可以給出成熟的建議,于是大多數的事情只能依靠自我決斷。
在我妹心中,我是個自大狂、直男癌、書呆子、不懂享受生活的死宅。
說得不錯,你開心就好。你可以肆無忌憚地說下去,看我究竟能不能打死你。只是你說的都對,我連反駁的理由都沒有了。
如果你覺得夜店泡吧,通宵開黑就是享受生活的話,我無話可說。但我以為的享受生活,只是好好睡覺。
我知道這種清心寡欲的生活在你看來,和出家沒什么區別。但我也有自己的解決方式:把另一個自己,從眼前現有的視界中退出來,遠遠地觀望。從而給出冷靜的看法,幫助自己克服所有的虛幻。
這種喪心病狂的解決方式,簡直就是人格分裂。
我常常會過問你的日常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只是很少涉及到心理。擔憂不是不無道理,畢竟你哥的心理遠不算健康。
但是在我們這個年紀,去半強迫地讓自己變得心理健康,還不如讓大家都有病卻開心得活著算了。
我不是不積極地活著,我是過于積極地活著。甚至,我是有些激進地活著。
我不愿意在現有領域之外施舍一絲絲好奇,是因為我要用有限的精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挖掘。
這只是千萬種生活態度中的其中一種,并且經過實踐過后基本確定可行。你覺得我不開心,其實我能用我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就已經很開心了。
放別人一條生路,讓別人可以用自己覺得開心的方式活下去,這叫與人為善。
可惜這個世界上愿意放別人一條生路的人太少,每個人都以為,只有把開心寫在臉上的才是真的開心,在臉上看不見笑容的都是有病。
雖然很想勸這種人與人為善,但是我知道,語言的力量實在過于脆弱。
于是我選擇把不開心寫在臉上:請不要勸我活得開心一點,我可能會打人。
妹妹,如果我告訴你,正是因為世界上有了那些吃飽了撐的,有事沒事就勸別人要活得開心點的人,才會有那么多人不開心,你信嗎?
可是這是真的,因為勸那些每天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活得開心點,就是在破壞他們的生活啊。天天被人這么煩,怎么可能活得開心。
你要是不按照他們的心意活著,不能天天把諂媚的笑容掛在臉上,他們就說你有病,說你心理不健康。
正因為有這種人存在,所以我想讓自己活得開心點,才真的好難。
希望你不要做這種人,也希望你能明白:其實你哥每天都挺開心的。
我有一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妹妹,我真的挺開心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