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文字西湖

下午一個人在西湖邊溜達,看著云絳煙繞,山隱水迢的西湖,看著石碑上的文字,置身其中,仿佛一幅幅水墨山水畫作徐徐展開,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西湖之美,美在它的畫意之外又多了一層詩意,而這真山真水之間的留白更添了意蘊深遠的味道。而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方塊字,那些古代先哲留下的“雪泥鴻爪”,無一不是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作,向我們這些后生晚輩昭示它的過往曾經。

記得余光中先生在《聽聽那冷雨》中對于我們的方塊字有一番很形象的比喻,他說,“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漢民族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pluie所能滿足?

翻開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的方塊字---漢字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文字,而漢字書法更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甲骨文之神秘美,鐘鼎大小篆之古樸美,隸體之端莊美,楷體之雋秀美,行書玉樹臨風之飄逸美,草書筆走龍蛇曠世奇美難以筆墨形容,“公孫大娘舞劍器”庶幾近之。

字如其人:王羲之、褚遂良、顏真卿、張旭、懷素、蘇、黃、米、蔡……名家輩出各領風騷,各顯其個性之瑰麗奇美。

明末清初時抗清將領張蒼水行刑的地方離鳳凰山不遠,最后他望著鳳凰山說了三個字“好山水”,意思是說“這樣大好的河山,這樣的美景,這樣的土地,我為它死是值得的”。我想不獨這樣的美山水值得我們去了解它去惜護它,那些歷代先哲為我們傳承下來的豐厚寶貴的精神遺產更需要被深度地了解和惜護,那也是我們民族的另一種風景。

舊時已過,希望在未來的歲月里,自己能夠做好自己,從最基本的寫好漢字開始,然后逐漸的可以不拘于形式,用紙用筆用墨去自如地展現和保護自己心中的山水和風景,留下自己的“雪泥鴻爪”。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9.17


作者:王雨菡

一位優雅知性的文化創業者

(已授權轉載)


攝影:李慶建

編輯:李慶建(文字略有修改,標題為編者另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