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木婉清的愛情觀!原來跟這個有關(guān)、、、(一)

木婉清的出現(xiàn),帶著神秘、冷漠與兇狠的氣味,就好似山野深處的一株野薔薇,清麗可人,幽香陣陣,但卻桀驁帶刺,野性襲人。

木婉清的出場,從追殺開始。她從山里頭跑出來,就先跑到蘇州追殺王夫人,但沒有成功,反被其手下一路追殺。跟段譽回到鎮(zhèn)南王府后,她在確認了刀白鳳身份后,就立即“右手急揚,兩攻毒箭向刀白鳳當(dāng)胸射去。

這些人與木婉清都素不相識,為什么她要殺她們?

只因為一句話,“師恩深重,師命難違!”她的師父秦紅棉(母親)要求她去執(zhí)行任務(wù),去殺掉她們。因為他們都是師父的情敵。那么,同為情敵,為何木婉清不去殺甘寶寶,卻還親切地稱她為“師叔”呢?很簡單,這是因為她媽媽與甘寶寶的關(guān)系很好。

我們從這里就可以看清楚了,在這個世上,秦紅棉的恨的人,就是木婉清恨的人,秦紅棉親近的人,就是木婉清親近的人。

木婉清的口頭語是,“我?guī)煾刚f”,所以我們經(jīng)常從她嘴里聽到類似的表述:

“我?guī)煾刚f,天下男子個個負心,假使見了我的容貌,定會千方百計地引誘我失足”;

“我?guī)煾刚f,天下所有的男子都是一般,都是無情無義這輩”;

“我?guī)煾刚f,天下男子都負心薄幸,她從來不見男人。”

“我?guī)煾附形襾須蓚€人…”

生活中,大凡見到嘴邊常掛著“媽媽說過”、“我爸爸說”的孩子,我一般的判斷就是,這是個被父母融合地很深的孩子。

這里提到一個新的概念——融合。什么叫融合?

我所修習(xí)的學(xué)派里,其中有一個,叫“完形心理治療”,融合就是該學(xué)派一個重要概念。這里的所謂“融合”,是指一個強勢的個體、環(huán)境,或是群體,要求另一個個體,必須跟自己一樣,不允許存在任何的差異,只允許共性,比如要求相同的感覺、情緒和看法。

木婉清正是被媽媽秦紅棉所強勢融合

在木婉清小時候,每當(dāng)秦紅棉難過的時候,她就開始練“五羅輕煙掌”,邊練邊思念,越練越傷心,然后她就開始打罵木婉清,就開始痛罵天下沒一個好男人。

在這種背景下長大的木婉清,就陷入了一個行為和思惟模式——媽媽所恨的人,就是我恨的人,媽媽要殺的人,就是我殺的人。她對于人和事的喜惡,完全以媽媽為準則。

有父母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為了你,我是如何地辛苦,我放棄了什么,你要是不完成/不做到(我的需要)話,那就如何如何”。這樣的融合,往往會導(dǎo)致這個孩子長大后,幾乎沒有自己的世界。

木婉清正是如此。

在我小的時候,媽媽有一段時間與我姑姑關(guān)系不好,暑假里,就不許我準我去她家里去玩。還有一次與單位同事吵架,回家就不允許我與她家孩子玩,但那孩子卻是我的好朋友。

我們還聽到,有的父母會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你的表姨不是東西,上次…”,

“你姑媽很壞,我們家剛搬來這里,她就拼命排擠…”,

“你二舅這個混蛋,欠我們家的錢壓根不提還的事..”,

除了親戚朋友,有的父母把夫妻雙方的愛與恨,把這些情緒,也傳遞給孩子。

假設(shè)一個家庭中,父親有了外遇。這時的受傷者往往是母親,可是當(dāng)母親與女兒交流的時候,母親會不小心把女兒融合到了感覺和體驗中,從而讓女兒不自覺地和母親一樣,怨恨父親。這個時候,女兒自己的界線就消失了,不見了。

或是父母出現(xiàn)了爭端的,一旦情緒來了,就對身邊孩子說,“你爸是個什么東西”,“你媽是個什么樣的人”,讓孩子跟著自己一起去恨,去氣,去傷心。

自己的愛與恨,情與仇,要清楚那是你個人的,不是你的孩子的。

對于作為成人的讀者,希望你能明白,小時候你的父母所恨的人,不代表你要去恨他們。

對于離異家庭的父母,不要把你的愛與恨,強加給你的孩子,讓她去恨父親或是母親。

一個“有覺知的母親”,她會給孩子自己留下空間,在傷心的時候,她有能力去告訴自己的孩子,媽媽傷心是媽媽自己的事,與你沒有關(guān)系,你有權(quán)利去開心,你可以去開心地玩。

她與孩子的溝通會是這樣:媽媽與爸爸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現(xiàn)在很恨你的爸爸,不過,媽媽的怨恨是媽媽對他的,這是媽媽自己的事,你不需要為媽媽去承擔(dān)什么,你還可以去愛他,也可以去恨他,你要去尊重你自己對父親的感覺,媽媽雖然現(xiàn)在不開心,但是你有權(quán)利去快樂,你可以去尋找自己的快樂。

吳耿紅老師寄語

看到這篇文章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一個充滿恨和不能做自己的母親,她怎么能允許自己的孩子做自己呢?

從事教育這幾年,接觸到很多學(xué)生個案和自己的親身教育中得知,孩子人生的格局和價值觀與父母息息相關(guān)。

女兒要參加佛山市舞蹈比賽,我告訴她這次表演的舞臺很大,有很多人會看你們表演。然后她說:我好緊張哦!我說:我能感受到你的緊張,那怎么辦?她拍了一下自己胸膛:我相信自己可以,我可以戰(zhàn)勝困難、、、、

從我們之間簡單的對話,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言行已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因為她說的這些話和行為都是我們平時分享的話題。

作為父母您能為孩子人生做些什么呢?唯一能做的是做好您自己,讓自己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更多家庭教育的資訊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 華夏上善若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