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虛幻中的第二集讓我覺得真實,和第一集不同,第一集讓我覺得可悲又滑稽,而第二集是真的震撼了我。
他們的幻境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在努力的為了我們的夢想,我們的目標生活,就像那個白頭發的女生,等待,嘗試,最后被人無情否定;或者沒有目標的日復一日渾渾噩噩的活著,像最開始的賓,整天取笑別人賓的鄰居,還有整天為虛擬人物購買皮膚的孩子,他們是空虛的;或者被偶然改變了生活軌跡進入新的生活,像艾比,像賓。
劇的開頭是美好的,每天重復同樣的事情而沒有追求的賓偶遇了新來的心懷夢想卻失去方向的艾比,賓為了艾比的夢想幾乎傾其所有,如果按照幻想,那么當然是艾比的能力得到肯定,而賓也有了新的動力。但是黑鏡的風格就是摧毀這種虛幻的美好,讓我們看到血淋淋的現實。事實是艾比不再堅定,三位評委利誘她成為了色情演員,而賓則在余額不足的情況下不得不痛苦地看著艾比的色情表演,他要做些什么了。我一度認為他是要去刺殺那幾個評委,我這個腦洞是真的不行。賓幾乎是瘋狂地攢著他的積分,最終站上了那個舞臺,在一番激情的演說之后,評委們又用同樣的方法讓他成了一檔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這就是結尾?No,No,No.最后的鏡頭是賓的新房間,一個比從前大了許多的新的格子間,賓站在窗前,看著屏幕中的“窗外的風景”。
賓說得是他真的不能再真的感受,卻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節目,喚不起共鳴,走不進內心。“我們與人溝通,自我表達的方式,is?buying?shit...我們的夢想就是給電子屏幕買個形象,那玩意都不存在......你們給不了我們真實和美麗的東西。”“知道我為什么還沒抹脖子嗎,因為我害怕我不會立刻斷氣,他們會在彌留之際向半死不活的我索要兩萬里程作為玻璃清理的費用。”沉重,壓抑。
其實在評委試圖改變他們的想法的時候,異口同聲的“Do?it”也是這悲哀故事的幫兇。無聊的人總要給自己找點樂子。就像我前一段時間去的酒吧,晚上的時候有個特技演員的演出,那簡直就是自殘的行為,而他基本上每天都要演一場,下面所有的人邊喝著酒邊叫好。這種演出存在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人愿意看,而他不得不演,因為即便他不演也總會有人來演。自他們看來你只是他們無聊時的一筆,而你付出的卻是全部。
賓站在新屋子的畫面,讓我想起艾比成名之后說的“我從沒住過這么好的房間。”一切都成為了笑話。
別讓自己成為無聊的人,也別讓自己淪為笑柄,說到底一切還是要你自己的選擇。
我慶幸我還有那么一絲的執念根植于血液。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