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借用一下大學marketing里總結的一句
Marketing is managing profitable customers relationships.
雖然6,7年之前的書了,但今天看來還是很受用的?,F在網上都拿互聯(lián)網思維說事,好像不提一下都不好意思回答問題……
其實現在的互聯(lián)營銷的本質還是和那句話一致的。傳統(tǒng)企業(yè)的宣傳方式沒有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現在的用戶變了,傳統(tǒng)手段已經無法管理這樣的關系了。
說回 Marketing is managing profitable customers relationships 這句話,我理解這句話核心就是關系:用戶和公司的關系、用戶和產品的關系,用戶與用戶的關系。
一個好的營銷和產品,一定是使得這三種關系加強的,或者說幫助這三者建立聯(lián)系。
例子有很多,比如賣得火熱的諸橙:
- 首先這個品牌擬人化,以老板的不屈精神等等打動顧客,自然增加了傳播,很容易讓顧客主動去了解這個品牌,建立關系也就自然而然了,就算我這個沒吃過諸橙的人也知道諸橙的故事,并且還和朋友推薦過。這是公司與用戶的關系。
- 用戶買褚橙其實和買錘子手機是相似的,很多都是被人文部分所打動或吸引的,用戶購買的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表達對于人文或精神的認同。如果沒有這個,比同類產品價格更高的新品絕對無法單單用品質好打動顧客的。這是用戶和產品的關聯(lián)。
- 最后是用戶與用戶的關系,這個是我覺得最微妙。因為可以想一下如果你買個別的橙子吃了,幾乎不可能發(fā)微薄,發(fā)朋友圈,或者主動推薦給朋友。而這就是諸橙的特殊,可以幫助你跟其他人建立聯(lián)系,增加連接。這是用戶和用戶的關系。
小米之類的案例更是把這三個發(fā)揮到極致的。相信你很容易就想明白了。
接下來說說傳統(tǒng)營銷和互聯(lián)網營銷的不同:
同樣是關系,傳統(tǒng)的營銷和產品是這樣的: - 用戶對于公司僅有認同卻沒有共鳴,關系是單一的。
- 產品對于用戶大多停留在功能需求,少有人文需求,關系的鏈接是不牢固的。
- 用戶之間不會因為產品建立更多聯(lián)系,關系是沒有的。(同時那些阻礙連接的產品需求也會不斷下降,比如玩黑膠唱片的,或者膠片攝影的。盡管不會滅絕,但絕對是越來越小眾。)
在互聯(lián)網的滾滾浪潮下,傳統(tǒng)企業(yè)的轉變是需要無比勇氣的。舉個例子就好像,無數的新興小企業(yè)可能依舊找不到人,有著互聯(lián)網思維的年輕人依舊往傳統(tǒng)500強猛投簡歷??床磺宓奈磥砗瓦€算美好的現今,選擇真的需要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