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個微信群里看到這樣一個段子。
一村民感慨:“我一生勤謹苦干,可總被人甩在后面。在少年時羨慕別人錚亮的自行車。后來自己好不容易如愿時,別人改騎了摩托車,突突突地從你面前揚塵而過。于是自己起早摸黑埋頭苦干,在自己就要迎頭趕上時,別人又坐進了舒適的小轎車。那么高級的座駕,自己就做夢也沒想過能擁有。可經多年努力后還是稱心隨愿了。
接下來尷尬的事又發生了,原來那些開豪車的又返回騎自行車,步行去了。于是很納悶,就去問那些“成功人士”,你們追求的理想生活到底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有一間鄉村小屋,幾畝田。可閑適自得地散步于田間。
就這樣嗎?這不是我少年時就已擁有的嗎?
如果說這就是理想生活的話,那我豈不是又要繞回原地,這些年的付出皆白費了?”
這個段子雖是對當下現狀的調侃,可他卻真實的反應了一種人生哲學。
那就是我們時刻不忘勤勉努力,可在不懈地努力時可曾分辨過,我們為的是什么?是別人擁有的或者想要的。抑或只是你想展示給別人看的,還是自己真正渴望的?
今天圍繞我們的信息皆以物質追求為主流,各種主張和論調怪談充斥其中,但不外乎還是物質。如果此時我們還能有清醒通透的認識,還執著于我們的初衷,那在基本的生活保障后,追求一份精神的提高與滿足,就是理想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