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你聽過《好好學習》這本書嗎?
乙:不只聽過,我上月才讀完了!(自豪中…)
甲:哦?聽說這本書很不錯,網上評價蠻高的,那這本書主要是說什么的呢?
乙:主要是說如何學習,內容很多很豐富。
甲:能列幾個重點嗎?為你帶來了什么幫助?
乙:(沉思中......)
乙:里面重要說的是臨界知識,記得不太清這個它的意思了......
閱讀歷來是人們自我成長提升的途徑之一。這個飛速發展的年代,獲取信息途徑琳瑯滿目,從學習系統化和時間靈活性角度考慮,書籍閱讀依然是最優的途徑。然而,通過閱讀來實現自我提升的效果卻因人而異。
我們都可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準備了很多書單,但卻不知道從何本讀起;雖然讀了很多種類的書,腦袋知識好像很豐富,自我感覺良好,但你讓我說卻是表達不出來,也許只是演講能力有待提高而已。實際上,這是不清晰自我為何而讀或者自己一直處于低效閱讀而不知的狀態。
首先我們要清晰自己閱讀的目的,為簡單的精神滿足還是能力提升,若是能力提升的話就列出哪一方面的能力,比如時間管理、知識管理、英語能力或者編程語言等。
然后把將要閱讀的書單進行分類,對應每本書的所在類別,而沒有書單的可以從豆瓣、亞馬遜等網站尋找相關類別推薦度較高的書籍,通過書的介紹和讀者反饋來挑選,也可在書的頁面下方有個“讀過xxx的人還喜歡…”推薦相關類別的書進行選擇。
在閱讀每一本書之前先進行自我提問:這本書是否屬于我新的領域知識?我想在此書中獲得什么樣的知識?
若是新的領域知識就要把這個領域當中的重要概念一個一個地列出來,一個個去閱讀攻破,如此來說偏重的是理解新領域的基本知識,當中可能不僅只是閱讀這本書,而是要閱讀相關同類別的書便于自己去了解新的領域,建立該領域知識框架后再往上疊加,類似于建造一棟房子先從地基做起。
對于已建立好框架或者有該領域其本概念知識的我,希望是在此本書中獲得什么有用東西?可以是新的知識、實用的東西、有疑惑要解答或者只是一個概念。
以上無論是哪一方面的需求,都要先把閱讀的目的清晰地寫下來,帶著目的往下進行。通過10-15分鐘時間閱讀封面、目錄、序言、推薦語和結語后對此書判斷,對本書整體概況進行大概的了解,判別此書對自身的作用及價值,以及是否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設定好預計要花多少時間閱讀。傳統的學習模式讓我們產生學習誤區----書是要從頭第一頁讀到最后一頁才算讀完。實際上剛讀目錄時可以大概地了解到需要的知識在那些章節,針對那些章節閱讀可以達到目的。首次可以通過掃讀和跳讀快速獲取知識,若閱讀途中遇到困難點就先將其記錄下來,待完成一遍閱讀后再回來解決。掃讀和跳讀過程主要的是將知識關鍵點、關鍵詞進行提取,可配合畫思維導圖記錄知識主干和分支內容來幫助消化和日后回顧。
書本內容可能提到多個知識點,但我們閱讀的目的可能只有一個,當達到閱讀的目的,基本上這本書算是完成了使命。至于是否繼續閱讀其他內容取決于個人需求。
如何盡快獲得知識成為當前提升個人競爭力的關鍵,學會并運用高效的閱讀方法是現代職場人必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