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光教你買買買,教你怎么賺賺賺了嗎?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大意是,作者的某個程序員朋友的媳婦,每天的愛好就是看各路雞湯文,整天對著閨蜜說:女人啊就是要自私要更愛自己,要舍得買最昂貴的名牌包和護膚品,只有穿在身上涂在臉上才是真正賺到的,只有買買買,才是真的對自己好。

絲毫不顧自己月薪不過幾千,老公起早貪黑寫代碼也不過月入兩萬,不夠她拿去門店買一個LV包。

小媳婦覺得是老公不夠愛自己,然后跟著能幫她清空購物車的金主出軌,倆人離婚了。

作為一個寫雞湯的博主,看到這種明里暗里黑我們雞湯博主的文章,還是忍不住要哀嘆一聲:什么玩意兒啊,這女人自己不長腦子,把自己給作離婚了,還能怪罪到雞湯博主頭上?

但有一點卻還是不得不承認,隨著信息的日益透明,原本大家的比較對象只是“我同事”、“我鄰居”、“我同學”,會因為同事買了個LV的包而我只能買得起達芙妮的而不開心。

而現(xiàn)在,很多人卻開始把自己的比較對象升級到“我關注的那個博主”、“我朋友圈里的某個網友”……

購物車里積攢的物品越來越多,信用卡刷爆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買回遠遠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那些昂貴的包包鞋子和衣物,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對“只有舍得買最好的東西的女人才是真的愛自己。”這句話深信不疑。

自媒體時代營造了一種虛假繁榮,好像月入十萬才是常態(tài),買最貴的東西才算“對自己好”。

可她們只教你怎么買最貴的東西,教你該怎么月入十萬了嗎?

她們只教你該去哪里買最頂級的精華,卻沒人教你該怎么寫完手下的論文,保送到名校的研究生,躋身你夢寐以求的外企。

她們只教你YSL口紅的色號、lamer極致面霜的涂法,卻沒人教你如何一邊買買買,一邊一步一步走向財務自由。

最后,看了那么多道理,你卻只學會了透支現(xiàn)在,甚至預支未來。

這個世界上有幾大謊言被商家無限擴大。

“只有先學會花錢,才能學會賺錢。”

我有個朋友桃子,對這句話堅信不疑,明明只有月薪五千塊的工資,卻還是咬著牙買一兩千一套的護膚品,海淘大幾千一只的包包,還非當季新款不要。

她畢業(yè)五年,在某個三線城市的國企工作。

我曾勸過她:“你在單位工作,吃住都不需要花錢,不如把工資攢點,留著備用。”

她給我發(fā)來一個嘲諷的表情:“女孩子年輕的時候不買最好看的衣服鞋子包包,難道等到老了不漂亮了才買嗎?到時候穿出去都沒人看。”

我苦口婆心地說:“女孩子出門在外,還是有點存款比較有底氣。”

她繼續(xù)嘲笑我老土:“放心吧,會花錢的女生才有本事賺錢好嗎?”

今年初的時候,他們單位有次升職機會,但是需要考一個在職的研究生。

桃子辛苦復習了大半年,考上了,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交不起那好幾萬的學費。

她只好四處問人借錢,得到的回復卻往往是:你吃住都不需要花錢,這么多年,怎么會連兩萬多的存款都沒有?

桃子后來還是預支了爸媽給她辛苦攢的嫁妝,才去交了學費。

她說:“唉,這幾年我光顧著花錢去了,一毛錢沒攢住,卻忘記了,就算哪天有個啥能賺錢的機會,我連本錢都沒有。”

千萬別信“只有先學會花錢,才能學會賺錢”這句話,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月光的女生還會存在嗎?

會花錢的女生千千萬萬,卻不是每一個都學會了賺錢。

那些真正能花也能賺的女孩子,之所以能賺到錢,并不是因為她們把全部的錢花在了購買消費品上,而是更多的花在了投資自己、學習提升,打磨自己的職業(yè)技能,堅持長期有規(guī)律的儲蓄,學習理財投資知識,才能夠多管齊下,收入頗豐。

她們之所以舍得花,是因為賺得更多,而不是因為把錢都花完了,才能賺到錢。

她們靠著最初的資本“原始積累”手握重金,光每個月的理財收入就頂你好幾倍的工資,當然有底氣一直買買買。

還沒學會賺錢,先學會花錢的你,真的有信心未來能有節(jié)節(jié)攀升的收入來支撐自己的消費水準嗎?

“買最貴的東西,才是愛自己。”

我不否認,購物確實有治愈作用,買到心儀的東西,那一瞬間的腎上腺素,會讓人產生愉悅感。

如果你已實現(xiàn)財務自由,能負擔得起最貴的東西,當然怎么花都可以。

可是對于剛過二十歲的年輕女孩,奢侈品層出不窮,當花錢的地方多到你十個手指都數(shù)不清時,沖動消費帶來的所有后果都將自己承擔。

你只看到別人總是買買買,可是你不知道別人背的那只名牌包包,并不是她拿著全部存款去買的,而是人家對自己的小小獎勵,只占了收入里很小的一部分。她們的收入水平,跟你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買最貴的東西,對她們來說,是日常消費。可對于目前的你來說,可能就是盲目消費、沖動消費和每個月高昂的信用卡賬單。

我不教你揮霍,卻教你節(jié)制,是因為我見過太多因為月光而陷入窘迫的姑娘。發(fā)工資之前無限焦慮,發(fā)工資之后還完信用卡所剩無幾,隨后再次透支信用卡陷入新的焦慮。每月一次的惡性循環(huán),最后什么都沒留下。

所以當你還沒有達到隨意購買奢侈品的收入水平時,買最貴的東西不是對自己的寵愛,而是對自己的“懲罰”吧。畢竟沒有人會為你的信用卡賬單、房貸、養(yǎng)老金、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醫(yī)藥費負責。

不是危言聳聽,如今看病那么貴,沒有一點存款,我們將早早陷入“連病都生不起”的窘迫境地,到時候,是一抽屜的lamer可以救你,還是一柜子的包包可以救你?

我不勸你非得勒緊腰帶買車買房,但是你真的不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任嗎?

前幾天有人問我,你倡導什么樣的消費觀。

我很想倡導的消費觀是:理智的、聰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消費觀。

一、把錢花在刀刃上。

比起學著花錢,先學會賺錢,對你來說更重要。就算花錢,也別全花在買買買上,學會投資自己,以后才有底氣和資本“一擲千金”。

考研之后,成績還沒有下來。雖然暫時不需要去找工作,但為了鍛煉面試能力,我還是坐火車、坐飛機去別的城市參加了好幾次求職面試。盡管路費高昂,可我卻學習到了彌足珍貴的面試經驗,兩年之后研三再找工作,我比之前的自己游刃有余了許多,連寫簡歷的本事都提高了一大截。

因為熱愛旅行,所以我的一個作家朋友從來不吝嗇旅行的錢。每次旅行歸來,新寫的文章發(fā)表在雜志上賺回了稿費,游記集結出版,他的收獲遠遠超過了旅行花銷。新賺了錢,再去新的地方旅行,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真是太棒了!

另一個學日語的朋友從不吝嗇在日語輔導班上花的錢,所以她用最快的速度考過了日語一級,隨后進日企實習、當中文家教,錢像滾雪球一樣賺回來。

對于年輕姑娘們來說,除了任性地買買買,把錢花到刀刃上,花到能提高自己未來能力的地方,為自己爭取穩(wěn)定的、最好是節(jié)節(jié)高升的現(xiàn)金流,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二、量力而行,量財而買。

我和朋友聊天,問她雙十一買了什么。她說,別提了,去年雙十一買的東西到現(xiàn)在還沒用完。而那些囤著的護膚品,都還沒拆封,就因為過期了被扔掉。

另一個朋友因為打折買了12雙鞋子,鞋子到貨的時候,她拍下一字排開的鞋子照片,惆悵地問我:“你說我真的要上午一雙鞋子,下午一雙鞋子,晚上一雙鞋子嗎?我只有一雙腳呀!”

更何況,這12雙鞋子,只是“便宜”,并不是每一雙都適合她。

買一堆完全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囤在家里,才是真的浪費。

對于姑娘們來說,初入社會,優(yōu)質的衣物包包是可以把自己包裝地好一些。

我不提倡你總囤便宜貨,也不提倡你刷爆信用卡。既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買一些優(yōu)質的東西,也要為自己留下一定比例的存款,去積攢工作之后的“第一桶金”。

這第一桶金,可以去買理財產品,讓錢不斷地生錢。用多出來的利息來獎勵自己,而不是拿全部的收入去獎勵自己。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你賺錢的速度一定要趕上你下單的速度。”

所以,比起你的下單速度,趕緊加快你的賺錢速度吧。

誰也不會為你的未來買單,除了你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身體篇!身心一個邏輯!由身體搞懂意識界,無意識界,是方便法門!切記! 你真的會吃?身體,心靈?吸收的都是天地之精?...
    縱情嬉戲天地間閱讀 244評論 0 0
  • 渴望與理想化作翅膀我們展翅飛翔, 是少年,是清風。 汗水與痛苦雕刻了身體和心扉我們蓄勢待發(fā)。 是踏實 是歷練。 結...
    墨客人閱讀 15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