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關于繪畫天才的段子:一個小朋友畫畫,每次只畫紙張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全是空白。鑒賞專家看了,就贊嘆不斷,神童,抽象畫派的大師。于是就詢問小朋友這樣作畫的動機是什么,小朋友很老實,說因為我只夠得著紙的下半部分。
這是個段子,可是現(xiàn)實中還真有這樣的事。
有個叫瑪拉的小朋友,雖然年僅四歲,卻是個當紅畫家,各種媒體找她錄節(jié)目,蠟筆公司請她為廣告代言,而她的畫,非常搶手,最高飆到四萬美金。因為她的畫很像抽象派大師波洛克的風格,甚至還比波洛克的好看,因為她用的色彩更豐富鮮艷。瑪拉本人也很可愛活潑,所以深受大家喜愛。
瑪拉三歲時畫了一幅畫,被他爸爸開咖啡店的朋友看中,就拿去掛在了他的咖啡館里。一天一個客人想買那幅畫,朋友就問瑪拉的媽媽,瑪拉的媽媽說,這是孩子的作品,不舍得賣,于是就開了個天價,250美金。沒想到客人說,好。于是瑪拉的畫就開始被賣出去了。
賣多了,話就漲價,瑪拉就成名了,媒體就很想知道天才小畫家就這么作畫的,于是就錄制瑪拉作畫的全過程。其中就發(fā)現(xiàn),瑪拉畫畫,畫著畫著就問爸爸,然后怎么辦?瑪拉爸爸就說,就用那個顏色涂一下好啦。瑪拉就涂涂涂,然后問,現(xiàn)在呢?
因為瑪拉不是獨自作畫,而是有父親這個教練的一把力,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爭議,瑪拉的畫也因此變得一文不值。可是正如川普所說,好名氣比壞名氣好,壞名氣比沒名氣好。隨著爭議越來越大,瑪拉和她的畫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和欣賞,于是瑪拉的畫又開始值錢了。
------------------------------------
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只是在講事啊。=_=除此以外,什么都沒有。郝老師可是每集都有寓意或者感動的啊。傳事不傳神,是現(xiàn)在的問題吧。這么傳神,得好好修煉下。
另外回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故事銜接很差,滿突兀的。以及少了不少的細節(jié),缺少了代入感。這是傳神的一條,記住。
老師用了不少的類比,把一個道理,一個邏輯講清楚,而我,沒有。
具體細節(jié)和類比以及自己的想法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