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正月十五,外面的很多早點店還沒開門,只好買個面包吃,這一吃,竟有家鄉的味道。倒不是和家鄉的味道完全一樣,而是想到小的時候,老爸經常會從單位的食堂帶一些面包過來,那時候的面包還沒有夾心的,就是比較大的面包那種!記得小時候每次吃都特別開心,很甜。大概是小時候沒有條件吃,覺得好吃了,現在有了條件,即使吃了夾心的,也沒有什么感覺吧!
其實小時候和老爸的關系并不會,父親在煤礦上班,很辛苦很累。但是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沒什么感覺,所以有時候會打擾他休息,把父親吵醒了,就會打我們,當然父親的脾氣比較差,經常會容易生氣,也經常會和母親有爭執,也會動手打母親,對于我而言,我當然是站在母親這邊,維護母親,所以小時候對于父親的印象,一直不好!直到到外地上了高中,那時候真正一個人在外面生活了,才理解了父親的不容易,那時候的關系才慢慢緩和。當然以后上大學以及外出工作之后,更加體會到父親為這個家的付出!當然姐姐一直不理解父親,到現在還是不理解、小時候被打多了,脾氣也變的很硬,和父親一樣,覺得有什么錯打一頓就行了,沒有任何反思!長大了,自然是打不了了,然而小時候所養成的品性也就成了習慣!所以每次父親回到家中,姐姐就不回家,兩個人從來不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在一起生活就只有爭吵!父親看姐姐不順眼,姐姐看父親也不順眼!作為我,站在中間,基本上也沒有什么話語權。家里人也一直覺得我混得不行,對我其實也是非常不滿意,只是我比較固執,他們擰不過我罷了!
慢慢長大,其實也慢慢理解父親當時的所作所為,并不是覺得父親打人是對是,而是在當時的環境,當時的情景,當時的脾氣,可能打一頓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對于沒有多少文化的一級每天很疲勞的父親,打人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方式。
同樣的環境,不同的人,所采取的方式也是不一樣,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也理解每一個人的做法,站在別人的 角度看問題的時候,會有另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