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設計大課的思考
組織理論與設計的內容在管理學的課程中向來是比較枯燥的一門,組織理論里有很多刻板的組織模式,組織特征以及使用情景,內容看起來雖然高端大氣,但是感覺很空洞,不容易進行把握并付諸實際運用。周日王明夫老師的大課以一種極為接地氣的方式講述了組織設計的重要性,使我對組織設計這個戰略層面的“高難度任務”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同時也深刻的認識到做一個業務上的能手或許通過努力工作就可以實現,但是做一個組織能手卻需要對企業內外環境有一個深刻的洞察力,這需要很深的理論和實踐功底才可以實現。通過對課程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思考,如有不合理之處,希望各位同志指正。
(1)組織設計的靈活性
組織設計一定是是死板和教條的嗎,書本上所展示的那些嚴謹的組織框架和制度一定是科學的嗎?通過昨天的課程,我有了新的認識,未必復雜的就是好的。就像王老師在課前秀中講到的三家公司:金正、微軟和Google。金正有著嚴格的考勤制度和有規律的年休制度,但卻倒閉了;Google的工作環境寬松自由,有種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愛干嘛干嘛的感覺,但是自1998年創立至今,Google已成長為服務全球數百萬用戶的大公司。為什么嚴格的管理,嚴格的組織制度反而會失敗,可能就像課件中所說的,金正公司的組織設計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沒有考慮到組織狀態和管理方式,沒有考慮到行業特點和員工特點,沒有考慮到企業的成長階段。簡單的說,就是金正的組織設計不靈活,太死板,沒有應時而變,應勢而變。舉一個國內的例子,阿里巴巴是中國電商界的翹楚,2014.9.19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全年總營收762.04億元,根據《第一財經周刊》模仿國外做法為中國主要的科技公司炮制的結構圖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組織結構與apple公司很像,即公司圍繞在一個核心人物的領導下,組織結構相對清晰,之前我去過阿里總部,辦公區域有零售區、休閑區等各種配套設施,給人一種很輕松的氛圍,盡管這樣,阿里的業績仍然蒸蒸日上。所以組織的靈活設計對一個公司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組織設計離不開業務和人才的同步跟進
對先生在講課過程中提到的三大版圖印象深刻:業務版圖、組織版圖、人才版圖。一個做企業的人應該對企業的這三大版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不斷采取措施維持這三大版圖的協調統一,可能我現在的知識有限,認識還比較淺,我覺著三大版圖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業務版圖的變動引發組織版圖的跟進,進而引起人才版圖的變化。鎢鈾新材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上市之后帶來資金和機會的大量涌入,既有的組織設計已經無法消化和容納當前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如果不及時進行組織設計的更新改進,只能面臨“揣著一大筆錢花不出去,面臨一大堆機會不知所措”的窘境,進而加速企業的衰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此時企業的必然做法就是重新界定業務格局,根據業務重新設計組織結構,然后根據新的組織結構招攬人才,以一種更有效率的方式消化掉公司面臨的資源和機會,從而實現發展的新突破。
(3)我們可以從組織設計中看到什么?
從一個合理的組織設計體系中應該可以讀到很多信息,例如未來發展趨勢、公司的投資價值等,就像先生說的,他只要看一個公司的組織架構圖,基本就可以知道一個公司的未來走向,未來可能發生并購或是拆分業務,應該做怎樣的改進等等。一套組織設計的體系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開玩笑的說,買股票的時候倒是也可以看一看組織結構圖(先生的話),一個公司的組織設計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家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思考是否明晰,是否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反映了企業未來的業務走向,以及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和機會,以及企業主是否可以稱之為一個企業家而不是所謂的經營者。總之,組織設計中隱藏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值得發掘和研究。
(4)客觀看待組織設計
用6秒鐘換四個輪胎以及加滿油的例子展示了組織設計的高效性。三灣改編的例子告訴我們“因陋就簡、管用為上、基于常識常理和人之常情,不求全、不求高、不求雅”的組織發育和建設的基本風格(先生語)。盡管組織設計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是沒有必要神話它,就像《瘋狂的時代呼喚瘋狂的組織》一書中所提到的奧迪康公司就是完全拋棄了原來的舊結構模式,撤銷所有的部門,還解除一切經理人的頭銜,它的總裁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我們有著強大的競爭力,是因為我們不再拘泥于繁文縟節,我們只關心績效和結果。Less is more,那么如何進行組織設計以達到一個更好的結果呢?或許這需要不斷地學習和不斷的在實踐中摸爬滾打。
作者簡介:
姓名:劉聰
學歷:博士
出生年月:1993年4月16日
工作單位:浙江大學(在讀)
興趣愛好:爬山、旅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