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觴亭亭主李宗錦
在廣東財經大學“流觴亭詩社”是一個不知名的民間組織,很多人甚至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
亭主李宗錦就和他的詩社一樣,默默無聞甚至和喧囂的校園格格不入。
流觴亭詩社是2014年由李宗錦等四人牽頭成立的。現已從最初的七人發(fā)展到如今的師生共38人。目前詩社成員主要來自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等廣東高校,也有出省到蘇州大學、閩南師范大學等高校讀研深造的師兄師姐。
2015年流觴亭詩社和后陽臺詩社(廣東財經大學一個以寫現代詩為主的詩社)還合力創(chuàng)辦了《亭臺詩報》。報紙第一期出版的前,李宗錦在QQ空間和朋友圈發(fā)起了辦報眾籌。許許多多知道他有古詩情懷的朋友,紛紛選擇了支持他。其中還有一筆錢是來自萬里之外的英國,一位同鄉(xiāng)師姐特地打來的。這次眾籌李宗錦籌集了564.06元,但這對于沒有經濟來言的詩社而言僅僅是杯水車薪。經費不足導致了報紙第二期遲遲沒有發(fā)行,后來不少詩社成員還主動把稿費捐給師門。
但與朋友們和社員們的支持不同的是,李宗錦說:“母親并不在這方面支持我。領導流觴亭詩社的過程中,我是需要一直跟她強調我在實踐管理學知識。”
“記得上次回佛山看詩社新人,一位統(tǒng)計學專業(yè)的學員對我說,室友知道她要學詩像看怪物一樣看著她,我莫名的一陣心痛。”李宗錦表示不被外界理解,也是詩人和詩社所面臨的困難之一!
寫詩只是怡情
雖然寫詩已經融入了李宗錦的生命,但他認為這不能作為未來一種職業(yè)的選擇,他說“見過賣書法繪畫的,但沒見過專門賣詩的”。時代的發(fā)展,寫詩似乎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了。但大學有一段時間,他卻故意賣詩。“主要是想留點時間給自己好好寫寫”。他在微信朋友圈明碼標價地寫道“找我寫詩的請看好——現應市場需要,開通代寫情詩、生日詩等業(yè)務,收費標準如下:古體詩1元1字,近體詩2元1字,現代詩1元1行,其他體裁面議。”結果卻無人問津。“總之,一談錢就沒有人來找了。”李宗錦說“實際上,真的愿意出錢求詩的,我并不會真的收,既然那么有誠意,為什么不幫對方寫一首呢?但他也承認這樣的方式是寫不出好詩的,畢竟自己目前的水平有限。
“雖然近幾年水平是有點提升,但還沒有寫出真正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出來。”但詩背后的小故事,卻常常感動了李宗錦自己。
宿舍樓前,
如雪的梅,開了。
暖陽下的伊人,
在紫荊花雨中,
你是如何忍下心來——
去折它一枝?
高三的時候他把這首詩寫在了一本《青年文摘》上,沒想到一位女生在借閱歸還雜志時,“她和我說了對不起,因為她折了一枝梅花”。然后他一直都保留這這首詩,因為“它有故事,雖然簡簡單單的。”
這就是李宗錦,一個常常只感動了自己的業(yè)余“詩人”。
李宗錦的輔導員老師冬冬稱其有一顆“赤子之心”,她說“在日漸浮躁的校園里,愿意無私純粹地去做一件事、去寫詩,去讀詩,去為這個民間組織(流觴亭詩社)去籌謀,是不容易的。”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