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那些可以說自己過的是“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殆的生活”的人,那是我想成為的“大人”的模樣。
關于成長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思想早熟的人,偶爾回想起童年,覺得那時很快樂,只是后來,關于簡單的快樂的回憶越來越少了。
從高中開始,文字和閱讀帶給我很大的治愈,還有收音機,開始知道原來外面還有廣闊世界。我是個從十多歲開始就一直渴望長大的人,渴望身心經濟獨立,認為那樣就會好了。
18歲,是我覺得我成為了大人的一個節點,只是長大后發現,原來長大的代價之一包括為父母的錯誤買單。
“過了25歲,你有沒有發現,所謂重要的選擇,所謂人生大事越來越多,而我們可以與之商量的人,卻越來越少。有時候,甚至就是沒有人可以商量。
而我,是個不習慣,不喜歡和別人商量的人,包括上什么大學讀什么專業做什么工作,我的人生在大方向上還是自己決定的。
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在燃燒,而這一切,父母家人并不能感同身受。
關于成熟
25歲以后,我們要做的決定越來越多,也一個比一個重要。可以給你出主意的人,卻真的越來越少。
要不要向前一步?要不要冒更大的風險?沒有人可以給你一個完全準確的答案。朋友閨蜜,也不是你,她們也許和你成長背景相似,經歷相似,但是終究要去往哪里,大家目標并未一致。
靠近又疏離,這是成年人的友誼,我認同這句話。我也認同,每種生活,都有代價。
喜怒不形于色這種成熟或許我總是做不到,但是無論我選擇什么,我都希望自己不要后悔,也不能后悔。
我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可是媽媽覺得我還是個孩子。最近被變相催促找男朋友,或許在家里人看來,只有成家了,你才是個大人吧。
關于死亡
今天看到安妮的微博,說,身邊如果有認識的人生病,需要做手術,或者聽朋友說起,他們認識的什么人突然死去或者得了病逐漸死去,都會加強我的信念,一定要精進、努力,盡量平靜、寬宏地去生活,要有毅力,也要能夠承擔。實在是太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生命的急促、世事的無常。每一種喜悅和善意都是值得感激的恩賜。 ???
這又是擊中內心的一段話。
前段時間因為奶奶生病,回家一趟。回來廣州的時候,在車上,想到和爺爺奶奶見一面就少一面,不禁潸然淚下。其實我從前兩年決定從省外回來廣州的時候,我就知道或許離要和他們告別的日子可能越來越近了。
從高三的時候外公意外去世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死亡意味著什么。
我希望能給他們榮耀和放心,這是我能想到我能做到的孝順。這是我能努力做到的大人的樣子。
有時候我又會想,我真的不想當個大人,可是,好像大人還是比較好,希望能做個很棒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