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矩陣式組織結構的產品團隊
一般來說,一個產品的運行是多個業務模塊配合的結果,很多時候要開展一個項目,多個業務之間都需要配合互動。(假設一個業務模塊稱為一個topic)
拿我們熟悉的o2o業務來說,一般都會包括面向用戶的部分、面向商戶的部分、平臺部分、用戶中心/商戶中心等應用部分。相應的,就一定會存在一個多人配合的產品團隊。
以下圖是一個矩陣式模型。
縱向是以業務區分的職級結構,橫向則是以項目區分的臨時組合。
當一個項目展開的時候,需要去協調各個topic的人力來配合展開。于是,也就出現了一個臨時的,橫跨多個topic的小組了。
這種組織結構的好處與壞處
壞處:對每個pm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
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需要考慮這個事情要用到哪個topic的資源,以及你如何說服他們來配合你。這要求pm要熟悉全部的業務,同時有很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人格魅力。
好處:
以上的壞處其實就是最大的好處:能更加鍛煉產品經理的能力。
一個pm對單一模塊的熟練程度,只決定了你最基礎的能力,而對其他模塊的熟悉,以及把這些模塊鏈接起來的對整個業務的熟悉才是核心能力。另外一個看不見的更重要的能力是,你溝通和協調資源的能力。
利于輪崗
試想一下,你在縱向上非常了解自己的topic業務,比如用戶端APP;你在橫向上了解其他topic的業務,比如訂單分發策略。
于是,一部分pm開始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topic,他會選擇輪崗,這種輪崗因為之前有了解的基礎,不至于出現不適應。
總結
縱向了解自己,鍛煉自身的專業能力,橫向擴展溝通、協調能力,會對整個pm后續的發展空間非常之有效。
對于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來說,應該是一個T字型的結構,縱向的是專業能力提升,橫向是溝通協調能力。矩陣式的產品團隊組織結構,正好是適應這個T字型的能力模型的。同時,這個結構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尤其是擁抱變化的時代。
權責的劃分
作為矩陣的2個邊,一邊是自己職責所在的topic,一邊是配合其他topic的項目。
做好自己topic里的事情,是最基本的要求;
誰發起的項目,誰負責,誰就要去協調資源,如果別的topic不配合你,導致項目完成的不好,你自己要承擔絕大部分責任,其他topic的人承擔小部分的責任。
注:這個理論的來源點在于,協調、溝通能力,是pm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你做不到產品內部的組織與協調,你必然也做不好跟研發及運營資源的協調了。
為什么要有矩陣式組織結構
考慮到專業性
產品團隊會按照不同的業務模塊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負責。假設每個業務模塊稱為一個topic ,比如用戶端APP、商戶端APP、分發/派單策略、系統后臺策略、用戶中心、商戶中心等等。
考慮到組織結構扁平化
產品人員的層級要盡量的少。一個產品團隊的結構一般來說3層相對合適。
pm leader(產品總監)對整個產品負責;
topic leader(高級產品經理)對具體的業務細分負責;
pm(中、初級產品經理)對業務細分的業務模塊負責。
一個產品的運行是多個模塊配合的結果,很多時候要開展一個項目,多個業務之間都需要配合互動。
這個時候,一般的組織會出現一個叫做項目經理的角色,負責協調資源,制定進度表等。
當你的組織人足夠多的時候,這樣當然是最好的。不過,本著把每個人的能力都壓榨干凈的思路,在沒有項目經理的時候,可以采用矩陣式的組織結構來保證項目的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