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開始,盜獵者捆綁了一名巡山隊員,當著他的面用刀將一只羊的皮活生生地剝了下來。剝去皮毛后,只一槍無情地結束了巡山隊員的生命,轉身留下一攤鮮血和無際荒野的冷寂。
而后,展開了一場為期十幾天的巡山隊員對盜獵者的追逐。
影片多處戳人痛點,讓人神經一崩,引發痛斥和悲嘆,痛斥人性也悲嘆人性。我從電影中截取五處來向大家介紹。
1.
當隊長日泰同意初到的記者尕玉跟隨巡山隊一同追捕盜獵者時,就讓尕玉的心靈收獲一份沉甸甸的記憶:讓盜獵者殺害的隊員在喇嘛的誦經下被僧師們用刀一塊塊地剁去,拋向大地。遼闊天野,禿鷲聚集,人盡魂歸。
白衣的少女,天葬師的刀,誦經的喇嘛,盤旋的神鷹,這分明是生命的提示。
2.
日泰隊長帶領著巡山隊員們,抓到了一伙負責剝羊皮的人,為首的是一老頭叫馬占林。被押到車上后,記者尕玉問拷著手銬的馬占林:
"你之前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要干這個?"
"我們原來是放牧的。養了很多牛和羊。可現在草地沒了,牛羊也沒了,只能干這個了。"
"他們給你多少錢?"
"一張皮子給我們五塊,我是我們中剝皮最快的。"
這已經不是馬占林第一次干這個,他之前已經被罰款好幾次了。
我不能去評價馬占林,因為我不知道這是缺乏信仰,唯利是圖?還是在死亡面前的被迫和無奈?
3.
在追捕的路上,日泰隊長神情凝重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對著尕玉說:“轉山人的手和臉很臟,但他們的心是干凈的”。一句簡單的對比,我著魔般地定住了,思索,思索,不斷地思索……后來我才明白我思索的目的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顫抖。
在近乎缺乏信仰的時代,在四處唯利的世俗社會,浮躁的年華下能否稍稍停頓,只勾勒那一筆寧靜,只留下那一方凈土。
4.
影片中有一位性格最為豐滿的人物,他叫劉棟。劉棟在途中受隊長所托,將受傷的隊員送往醫院。漫漫荒原,冰地雪天,他的腳徹底被冰凍住了。他用雪洗臉來讓自己清醒。他在全身力竭時用刀敲打車門來呼喚醫生。得知隊友沒事后,他拉下臉問自己的三陪女友借錢,買了物資去追趕隊員。
然后,命運讓他踏進流沙,掙扎,吶喊,再掙扎,只抓住一把黃沙。
最后,荒原吞噬了他的頭發。
電影鏡頭的這個畫面由近及遠,大約定格了十秒。而這十秒鐘的定格我想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對絕境中掙扎抗爭的無奈。
荒原又恢復了平靜,而她身后的綿延大山,蒼涼悲壯。
5.
我第一次希望這部影片會遵循一般電影的套路--盜獵者被繩之于法。但結局卻是日泰隊長死了,盜獵者逃了。
日泰的尸體被帶了回去,接受喇嘛的超度。
人去魂歸,敬仰依舊。
有人說,日泰是充滿無力和荒誕的社會環境中枯萎的人物。我只覺得,他是一個想守衛家園的父親,是存有良知和責任的精神縮影。
導演陸川說,這部電影不是在界定好人壞人,只是在寫人性。純粹又復雜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