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的聲聲蟬鳴,是盛夏的聲音。我舍不得捂著耳朵隔斷這聲音。
越是成長越是容易被回憶勾住思緒的邊角,然后扯出一串的線。像現在這樣,坐在空寂無人唯知了相伴的校園長凳上,竟也能想起小時候隨叔叔在晚上十點多到老家村頭小樹林里捉知了的事兒。
有多久沒再回過老家
有多久沒再見過叔叔
有多久沒再捉過知了
回家要挑日子,只得逢年過節才可以。這樣倒像個異鄉人,像個走親串坊的人,被爸爸媽媽招呼著,多了幾分生分。等熟絡了,又能聽見媽媽熟悉的嘮叨的時候,又要離開。
暑假前奶奶問我什么時候回家
我說,不回家了,要準備考研或者實習了啊
奶奶說,閨女你才多大啊,不著急實習,早點回家吧
我說,奶奶,按周歲算我都22歲了
奶奶愣了一下,好像沒反應過來。
對啊,怎么就二十二歲了呢。我還沒撒夠嬌,我還沒陪夠家人,我還沒吃夠奶奶做的飯,我還沒做好長到22歲的準備。
細想起來,自過完人生最后一個兒童節以后,以三年為一輪,像做了一個又一個短暫的夢。度過這個夢,又到下一個夢,來不及細思,夢又要開始。每三年的流失都像是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
每一個三年,寒暑假加上法定節假日,算起來好像每三年在家的時間有很多,但又覺得不夠多。遠游、補課、大小聚會、故友相約這樣那樣的事情就那么輕易填滿了假期的空檔。再減掉父母家人工作的時間,能和他們真正在一起的時間真的不多
像現在,家變成了我來去匆匆的地方。
回家會讓我變得懈怠,讓我變的無所事事。然后選擇早早離開,到這樣一個夜聽蟬鳴的地方。
到現在還能想起那天媽媽送我到車站,招呼著我進站,在人群里仰著脖子看著我?;疖囃睃c,我在站里等,媽媽在站外等。
我說,媽媽你回去吧,這兒太熱了。
媽媽說,快去前面排隊,火車一會就到了。
我以為我去排隊媽媽就會離開。等我檢票進站的時候,回頭看見媽媽還站在人群里仰著脖子看著我,手里拿著傳單扇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