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劉邦率軍進住咸陽看到秦王朝的宮室、帷帳、名種狗馬、貴重寶器和宮女數以千計,便想留下來在皇宮居住。
樊噲勸諫說:“您是想擁有天下,還是想只作一個富翁???這些奢侈華麗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滅的東西,您要它們有什么用呀!望您盡快返回霸上,不要滯留在宮里!”
劉邦不聽。
張良說:“秦朝因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夠來到這里。而為天下人鏟除殘民之賊,應如同喪服在身,把撫慰人民作為根本?,F在剛剛進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樂,這即是人們說的助紂為虐了。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望您能聽取樊噲的勸告!”
劉邦于是率軍返回霸上。同戰士們守護等待,沒有實現他和各路諸侯“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
如若沒有樊噲和張良的勸說,沒有劉邦能真心聽取怎么會有范增勸說項羽之說。
范增勸項羽說:“劉邦住在崤山之東時,貪財又好色?,F今入關,卻不搜取財物,不寵幸女色,這表明他的志向不小哇。我曾命人觀望他那邊的云氣,都顯出龍虎的形狀,出現五彩,這是天子之氣啊!宜趕快進攻他,不要錯過了時機!”
也就沒有那么多真心幫助劉邦賢能之才的聚集,也就沒有后來的順利成功。
任何一個人都有自我為正,自以為是的時候,特別是在取得了一點成績之后,更是認為自己什么都超越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和超人的智慧,與別人沒有什么關系的。
對于一個平凡之人都會有這種想法,那么像劉邦這種已統領四十萬大軍的人來說就更不難想像了。
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于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后,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于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后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 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 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等等,都體現了一代君王的風采。是我們后人學習的榜樣,特別是在緊要關頭能聽勸諫讓人佩服!
雖然說的是故人,可是,我們現在也是一樣??!中國的文化從古至今沒有什么改變,幾千年的教育理念思維方式沒有改變,特別是從小的潛移默化是在骨子里的,不是說改革開放了,我們的文化也沒了,現在的人更應該痛定思痛,改掉高高在上的風氣,生活的改變不代表思想的改變,經濟基礎的改變就不能說我們的文明超過了世人,我們要走的更遠,我們的民族要發展,緊跟世界的步伐,甚至引領世界,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