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還是不走,再也不是問題
圖書館前那片草坪不太平已經(jīng)很久了,每年總是會在學校貼吧里面掀起點漣漪,或在社團活動中露露面,如今約莫可以消停了罷。
究竟何事呢?簡而言之:上課圖捷徑踏草坪可否?原本大家都是有志有識之士,都知道踏草坪是不對滴,要譴責的。可是,偏偏那片草坪經(jīng)過歲歲年年的踐踏,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條“康莊大道”。奈何其他草坪安然無恙,就他遭了秧?原因很簡單,誰讓他無憑無據(jù)的占了三四百平方米的地嘞,橫在教學樓和圖書館之間,除了擋路啥也不干就光長草去了,要美化也不是這樣子滴。
如今學校給這條“康莊大道”上結結實實鋪了一條道,以后無論啥的社團活動都沒法拿個鋤頭王娜翻土播種了,也不能拉個橫幅勸你簽個名不要踩草坪了。但是,此刻吧里正為這條路進行最后的祭奠。做條路能做到這個份上,這條路也絕對是牛,以后在道上也是個人物了。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到人多了便成了路”,如今便成了這條路的墓志銘,怎么說以后這條路的“路生”也是圓滿了,可喜可賀呀!
路既已成,有些同學任然在那里不依不饒的譴責曾經(jīng)踩過那片草坪的人,一副圣人姿態(tài),著實令人心中不快。不知道倘若有人告訴他們其實圖書館湖邊那條路也是如此而來,不知道他們作何感想。也不知路修好后他們會不會在路上走上那么幾遭。
雖然,我們從小都被教育愛護花草樹木,不要亂踩草坪,但是,好像未曾有那么幾個人告訴我們愛護背后具體的意義。愛護的總是出于某種原因的,或是珍稀,或是綠化、觀賞需要,或是因為公共財產(chǎn)不可私自破壞。所有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一點:我們需要。因為需要才有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務大眾,路的誕生只是選擇和需要罷了。這種盲目的愛護真的大可不必了。
此路已成,以后走或不走都已不是問題。只是以后的路還難數(shù)得清、看得明,走?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