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啥,睡不夠的星期天,不再是刷新聞,瀏覽信息,而是待在那里看書。看到些啥呢?——我發現自己是一個“留守兒童”,而且是被留守的那種,即使父母都在身邊。
我們一直會問,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為了賺錢?
為了別人眼中更好的生活?
不求人無我有,但求人有我亦有,且更多,更好?
這些好像與我這個“留守兒童”沒什么關系?
我是一個closer,一個不斷壓縮自己,而缺乏伸展的家伙。就像今天一樣,我有足夠的時間去干我能夠,且喜歡干的任何事情,但我還是有些不知所措,更喜歡躺在床上看著書,啥也不干!過去一段時間,我曾那么的渴望打開自己的心房,去溝通別的世界,別的感情,但貌似沒有鏈接到有回應的另一方。最后發現,人們依然屬于自己的世界,無所不能的世界。可能,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組織吧,又或說,我已經找到了,只是這個組織的壽命有些短暫罷了。
從過年的時候,就開始強烈的覺查到,我的家,已不是一個完整的家。不論是母親還是父親,生活更多地成了一種看似合理的體制化。以母親來說,現階段對她最重要的事情大概是“做生意”這件事吧!有時,她會為今天東西賣的不錯而沾沾自喜,很是得意,但生意冷清的時候,她大多會默默無語。平時,她也會為了與周圍人的競爭關系而斤斤計較,訴說著抱怨、不滿。總之,從小到大我不曾見過母親這么專注的關注某一件事情,我也說不清楚自己現在對這件事的態度。大概覺得,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吧。
對于說不上好,我想更多地是因為她留下了家里這么一個“爛攤子”。處于“生意狀態”的母親直接把吃飯這件人生大事交給了父親,如果父親回來晚了,我當然也會冷不丁的小露幾手——都是些“粗制濫造”的飯食。但不管怎樣,母親依然樂此不疲,不說好吃亦或是不好吃,能吃飽大概就是最大的追求吧!屋子也不好好收拾了,入目大多都是一副亂七八糟的景象。或許,我可以做,我可以將這一切變成我所希望的樣子,但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生活總是一個又一個選擇,如果眼前這一切是母親的選擇,我又何必多加干涉呢?貌似有些冷漠,但我還是不自覺的這么考慮。我可以收拾自己的屋子,可以中午做飯,也可以把廚房收拾的更加的整潔。但在干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更多考慮的是自身,即這些都關乎著我的衣食住行。我要吃飯,可能也會做飯,所以我很樂意改善廚房的環境,也很樂意去行動,我也不想將就,將就著吃點,將就著做點,總而言之就是,做事不將就,如果將就了,未來還有更多地事情等著我去將就,這是我不能忍受的。
原來,我一直都認為,父母是愛我的,但現在,我懷疑了。在過年的時候,在星期天的時候,她總是不顧一切的進入“撈金模式”,而拋棄所有。我希望她能多在意自己,自己的身體,畢竟一把年紀了,但她還是那種很狂熱的樣子,為什么?難道,生活已經將這個親愛的人雕琢成了這個樣子?我喜歡吃蘋果,于是在集市上買了兩箱,結果因為母親的攤位上蘋果賣的很好,她就迫不及待的搬了其中一箱去了,去的時候還給我說:把另一箱也搬來!這已經算是命令了,可我大多的時候都不聽。這次也不例外,我依然無動于衷。我也不清楚,母親到底希望我是什么樣子,現在我又是什么樣子?雖說,蘋果沒了可以再買,但這么隨意的處置我所喜愛的水果,我也是……無言以對吧!我希望每天早晨能吃上一個蘋果,所以直接在集市上買了兩大箱,本以為可以吃足夠長的時間,結果生活又給我說了一句“呵呵”!錢、錢、錢,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東西呢?我不禁問天、問地、也問自己!
我是家里第五個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看似這樣?),但你無法想象,姐姐甚至是父親,有時竟也妒忌。不管別人怎么看我,總之,從小到大我就覺得自己是個沒人管的孩子,我不敢交流,不敢出門,不敢……,總之是一個很宅的家伙。我也不認為自己屬于這個世界,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這種感覺在我小的時候尤甚!因為每當心情不順的時候,我所想的總是離開,死去,似乎那將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美麗的歸宿。死亡的另一邊貌似時刻透發著無窮無盡的誘惑,吸引著我,召喚著我。但性格終究還是不知不覺的影響著我,我的自我防衛機制總是讓我在極度悲傷地時候,無覺知的忘掉那些“無所謂”的事情,遺忘、遺忘,一次次的遺忘,我便開始覺得,我應該活著,就這樣擰巴的活著,平平靜靜的活著。可能,我更想知道,或者說看看將來的自己到底會是一副什么樣子吧!
這就是我,過去的我……
如今,我不再完全的將自身置于黑暗,好像需要一個開關,才能慢慢啟動,進入光明,因為我能感覺到,身體的一部分貌似已經曬到了太陽。所以,也就不需要那個開關了,更像一個正常的人了!再也不是某個怪誕、荒唐的家伙了!但我的心中,依然缺少那閃閃發光的東西,我也開始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切,是生來如此,是天命?我不信!我更相信是環境對自己的無形塑造。父母從來不曾要求我應該怎樣,將來應該成為什么樣的厲害家伙,只要我聽話就好。只要我不鬧、不亂跑,他們也基本上不怎么管我。無論我考試考了什么成績,有什么不開心的地方,是否交了新朋友,沒有,沒有,從來沒有。他們只會在別人面前訴說我成績的優異,顯得倍有面子!結果,當我高中沒考上大學的時候,他們終于不再說這個話題了,好像他們也顯得特別的尷尬。只有在我生病的時候,我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存在,他們關心我,照顧我,給我他們少有的愛,我也異常的感動。但等病好了,生活又回到了它固有的軌道。可能,就是那幾次生病的經歷,構建出想象中的美好的故鄉吧,讓我在外迷茫之時,還想著,我可以回家。那些平常的不愉快,已經被我遺忘,畢竟那是不好的東西。
家里一直都是母親這個“大母神”在管事,啥事基本上都是她說了算,父親呢,則只顧著掙錢,閑的時候大多會去打麻將,還總是被母親說,被母親嫌棄。我呢?迷迷糊糊,一直都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不清楚為什么而生,又為什么而活著。在學校的學習沒有教給我這些東西,只教給我,如何去考試,并被告知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改變生活。大學畢業后,對于學習,我竟更多地是厭惡,徹徹底底的厭惡。即使,曾經,我也有過太多美好的老師,同學,太多發生于其間的美麗回憶,但我依然厭惡學習這件事情。直到某天,我開始讀書,并重新決定好好學習,其實就是好好讀書!因為,我暗暗覺得,書中有我要找的東西。開始,我也會急功近利的想知道,到底應該如何選書,如何讀書才能提高效率,節省時間,但最后,我最信服的答案竟然是這么一句話:讀書多了,自然便會知道,什么書好,什么書更適合自己!這也是常給嬰孩說的一句話,那時它可能還不會走,但想象中的自己一定在大步飛奔吧。
讀著讀著,我便開始產生各種千奇百怪的想法。我發現,在母親眼中,我更多是她自己的某種客體上的延伸,我即是她,她即是我。我只要聽她的話,便什么都好說,她也顯得很開心。但,那樣的話我就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了。我最終成為了那個躲在黑幕中的孩子,沒有影子的孩子。
于是我開始了掙扎,自我獨立的掙扎。
拿吃飯來說,已經在他們心中變為一件無所謂的小事,好像只要能吃飽就滿足了,但實際情況是他們明明渴望吃更好吃的東西!那又為什么要將就呢?為什么不能追求一下更好的飲食,然后照顧好自己呢?于是,我倒掉了他們整出來的各種或是被遺忘,或是將就著不吃的剩菜、剩飯。尤其是剩菜,大多時間都是留給我的,讓我多吃菜,他們則各種胡亂的將就。以至于一碟菜被熱了N多回,然后在早上準時和我見面。或許,這些已經不是所謂的剩菜,而是他們眼中對我的愛吧!我也是受寵若驚啊。于是,不知從何開始,我便不怎么吃母親準備的早餐,或是晚餐了。一般都是自己做著吃,至于那些剩下的菜啊、飯啊,早早就被我倒掉,永絕后患。這真的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他們明明舍不得吃菜,而是把菜留給我,讓我吃。他們明明準備了好多菜,依然還是舍不得吃,或者說不敢吃,怕我吃不夠?然后,剩菜的生命周期越來越長,被熱了一次又一次,且每次都會擺在我的面前,讓我吃,好像我不吃對不起他們似得,他們則一口都不吃。他們的生命維度中,貌似少了時間這個維度,生活總是一副渾渾噩噩的樣子,沒有生氣、活力。
我已不清楚,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去與他們建立鏈接,與本應非常親近的兩位至親。我已不清楚,我應以何種面目去面對。或許,我依然還是缺乏勇氣,面對未知的勇氣。其實,我清楚地知道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如何面對的答案,只是不想將之赤裸的表述出來吧!我清楚地知道,這本應就是一種輪回。過去,樹苗缺少了愛的澆灌,包容的樹冠也便越發的狹窄,稀疏,沒有了籠罩一片土地的寬廣。旁邊那兩顆枯萎的老樹,只會經歷更多的風雨飄搖。其中一顆曾以為自己就是這片天地的主宰,以至于現在依然做著一個夢,一個關于參天大樹的黃粱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