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儀式感”
在養(yǎng)育幼子的過程中,我經(jīng)常會碰到關(guān)于儀式感的問題。其實,說“儀式”就是說大了,就是些小細節(jié),比如。在家里是不是也要穿的漂漂亮亮的,出去玩要不要穿個圍裙以防弄臟。我總覺得不管做什么都要漂漂的,可是家里老人總覺的洗一下好累,好好的衣服要出門才穿,以為在家穿浪費了。在我看來,哪怕吃飯非要圍圍嘴也要圍個漂亮的。
我一直記得小時候,我媽媽很少給我買頭花,他們覺得小孩子就應(yīng)該樸素的,不能打扮的花里胡哨的,要好好念書,其他的長大了有的是機會。那時我很羨慕我妹妹,她有很漂亮的花戴,能穿的美美的去照相館拍很多漂亮的照片。現(xiàn)在,就如同父母覺著的,我可以隨意打扮了,有錢也有閑打扮了,可是我即使買了兩大盒子的頭飾,至今也很少戴,一直堆在那,看了只覺得童年悲哀。我沒有了買的心情,更沒有了用的心情。人的每個年齡段愛好不同,執(zhí)著的喜歡也不同。等過了,就真的過了。
所以,當(dāng)某個階段,你特別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去做。
生活中,是需要一點這樣的“儀式”,這不是生存必需品,卻是生活必需品。
情人節(jié)的時候送愛人花,哪怕那時候花特別貴也不新鮮,可是過了情人節(jié)你再送,收花和買花的心情都不一樣了。
大學(xué)生沒錢去旅游,哪怕勤工儉學(xué)攢了一點點也要出去走一走,因為20歲的風(fēng)景和30歲的風(fēng)景不會相同。
獨居單身,日子即使一個人過,也要過得有趣鮮活。這是對生活的尊重。一個人也可以看電影喝咖啡,買鮮花裝點家。
有人覺得,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所以沒必要太注重形象,太注重“儀式”。其實不然,在溫飽之余,把飯菜裝在精美的盤子里,味道雖不會更美味,吃得心情卻會更美味。我們生活在雞毛蒜皮的俗世里,偶偶有一點精美的儀式裝點,有一種優(yōu)雅的姿態(tài)專注,哪怕一天只有十分鐘,是不是我們也能枯萎的慢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