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哲學不是想象中那么神奇,就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思考,可是哲學也的確很神奇,人要真搞明白了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系那不就是神人了。
金圣嘆臨刑前,念念不忘給兒子留遺言,說,不要忘記了,將花生米和豆腐干一起嚼,有火腿的味道;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所謂的“to be or not to be”,這些都是哲學中最基本的問題,活著,怎么才能叫活得好或活得有意義!
到了近代,有一些哲學家開始研究心理和心靈的問題,心理學家,也是近期來出現的稱呼。
人們對心理學家,也有個誤解,不是所有的心理學家都會催眠,會解夢,會看相,會測吉兇,不好意思,后面兩個職業范疇錯了,應該屬于周易研究協會的老先生們和歐洲中世紀的吉普賽女郎。
1
解夢也有個先入為主的認定,我們古時候有個“周公解夢”,歐洲中世紀也曾一度流行巫蠱解語,但是一知半解的人們很容易將這些定勢思維化,而忘了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變通。
現在民間流行的“夢花生女,夢蛇生兒”,是“周公解夢”中最常為人知的幾句之一。
從弗羅伊德的《夢的解析》中可以看出來,夢實際上是我們大腦中對一些事物的聯想,這也就是哲學家們喜歡思考的萬事萬物之間潛在的伏線。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更重要的它的形象非常類似于女性的生殖器外觀。
美國的現代主義繪畫先驅中,喬治亞.奧基弗,人稱為“沙漠中的一朵馬蹄蓮”,這個現代主義流派的女畫家,喜歡將花在畫中具體又抽象地表現為女性的生殖器。
所以,在人們的夢里,很有可能把“花”與女性聯系在一起。
而“蛇”就更不說了,中國古時候的人并沒有幾個人看到過圣經,也不知道在圣經中“蛇”的含義,不過同樣從形象來看,蛇的外觀形狀與男人的生殖器形狀也非常接近。
所以,古時候的人們在解夢的時候,會把“蛇”與男人聯系在一起。
實際上,“花”和“蛇”不能預言生男生女,但古人的智慧并不是全沒有道理,那個時候的他們由于認知的局限,很容易以偏慨全,只注意到表面現象,成為“經驗主義”者。
夢中的事物有時候代表的意思并不是它表面上的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隱晦的欲望,無法在現實得到實現,更無法與人訴說,甚至在夢中,由于我們的道德觀念仍舊提醒著我們,這些是不正確不符合社會規范的,所以,即使在夢中,我們心中的欲望也被壓抑著不敢表現出來,就會以一種變形的事物出現。
正如“蛇”,夢“蛇”很多時候并不是孕夢,要解夢必須與做這個夢的人的實際情況,還是細節相聯系,一定要注意,越是讓你記憶猶新心心戚戚焉的夢,對你,越是有其深刻的寓意。
2
有人曾給我訴說過她的夢:
“高考前夢了兩三次白蛇,第一次是在小時候常常玩的草坪旁邊的那戶人家,鄰居關系,夢里面不見鄰居的家人,反而是高中同學在我旁邊,然后發現外面有很多條白蛇,很慌張,想和同學一起逃跑,但是外面又突然又有水浪襲來,把我的一個好朋友卷走,我很心急,以為她難逃一死,結果她~~~恩~~不記得細節了,反正她是平安回到我身邊了。”
講述這個夢的咨詢者是一個剛上大學的女生,“蛇”對于目前狀態的她來說,不存在孕夢的說法,但夢是當前時間的延續和反映。
這個夢是高考前,白蛇,代表的是對高考后未知人生的恐慌。
訴說者本身很怕蛇,而且參加高考的學生,應該在歷史書上看到過“高祖起義斬白蛇”這個故事,所以在這里,白蛇是迫在眉睫的壓力。
看到這個夢的第一反應就是,她這個好朋友除了高考外,是不是有其他方面的麻煩事,而且很有可能是感情上的,因為浪潮與感情對人的沖擊在感受上是很類似的。
訴說者說她的好朋友很專注學習,反而是她當時有感情上的煩惱。
這就是更加符合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到,“夢是欲望的滿足”,而且在夢中我們還有著遷移的能力,把現實中我們的痛苦和煩惱遷移到別人的身上。
而我們這個夢的案例里,也是明顯的遷移作用,訴說者一直擔心因為感情問題影響到高考,在夢中的時候她將這件事遷移到好朋友身上,她被浪潮卷走了就沒有自己的事兒了。
這樣解說了之后,訴說者記起了,當時在夢里面的確是有慶幸“不是自己被卷走”的感覺,雖然也有擔心朋友。
不要責怪人們在夢中的道德問題,在夢中的時候,雖然我們的思想仍然對心靈有制約作用,但在夢中我們更加展露“自我”,圍繞自身的欲望,這個時候由社會規范后期培養出來的“超我”在夢中的影響已經很微乎其微了。
而夢的不道德性,與人本身的道德性并沒有沖突,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在夢中出現不道德的場面,比如裸體,比如性交,那不并代表你真正在思想里想裸體,想與某某性交。
再說一遍,我們在夢中看到的事物往往并不是它表面的意思,比如裸體,很多時候,這代表著我們的思想壓力很大,想反抗,要知道,上幼兒園之前的小朋友并沒有覺得裸露自己身體和生殖器有什么難堪,在夢里,我們裸體有時候不過是想回到幼兒時期的自己。
而且解夢,不能做小學語文中的連接題那樣,花—漂亮,天空—藍色,小朋友—可愛。
不能這樣,人們有潛意識,無意識,表象意識,集體潛意識,我們在清醒的時候,有意識地去做一些事情,去思考一些問題,邏輯是很嚴密的。
但在夢中,我們的大腦在休息,意識層次的表皮腦細胞在休息,活躍的是我們心靈的潛意識,而至今為止,這部分都是哲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家,很多人文學家研究都還沒研究明白的。
3
恩,還有朋友夢見蝌蚪、魚,甚至下水去捉,滑不溜丟地捉不住,明白了吧,魚、蝌蚪和蛇,它們的相通處看出來了吧,尤其做這個夢是女士的話,那就更有可能與“性”有關。
弗洛伊德將夢的動機都歸于“力比多”,就是導致性沖動的因素,雖然現在對此已經普遍批判,甚至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也不同意他這個觀點,當然,嚴格意義上講,榮格并不能算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后來兩人的學術分歧也很大。
并不是所有的夢的歸因都在“性”上,但是對于青春期的小朋友,二三十歲的年齡段,大部分夢的解釋都會歸于“性”上。
我們的訴說者在第二個夢中,“白蛇”就是欲望的化身。
“第二次還是那塊草坪,不過是在草坪的另一邊,這回還是高中同學,不過所有人都散的很開,因為每個人都被一條白蛇圍繞住,這條白蛇又沒有其他什么進一步的動作,每個人就這樣被困住,很害怕。醒來后還很記得,在琢磨白蛇是象征著什么不?”
在圣經故事里面,將蛇作為挑撥亞當和夏娃吃下蘋果的對象,就已經說明了,在歐洲古時候將蛇視為不潔的欲望。
在中國古時候的民間傳奇里也有相同的情節,那些青春守寡的女人半夜睡不著,起來將銅錢撒滿地,再一枚一枚撿起來打發漫漫長夜,壓抑已久的欲望會化作“孌蛇”。
而且這個時候訴說者已經上大學了,環境和氛圍的突然改變,讓訴說者有點適應不良,畢竟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欲望和需求也就復雜了很多。
對于大部分的人們來說,“夢”與當前思慮的事情無不是有關系,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是有道理的,不過更多時候,我們總是有無關現實的情景,比如童年模糊的記憶,電影場景似的離奇片段。
夢是你自己的,夢是你自己欲望的滿足,盡管這個欲望你自己都不清楚,甚至不肯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