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關注一部電影,都需要從花邊的標簽開始,從頂著國產電影良心的《大圣歸來》,到方勵下跪求排片、吳天明導演遺作的《百鳥朝鳳》……再到12年嘔心制作、放棄清華學業追夢、取材莊子《逍遙游》的《大魚海棠》。
一個朋友說,時代變壞,不是從嘲笑文藝青年開始的,而是從情懷成了一種無形的商品開始的!
十二年之約,《大魚海棠》在畫面上確實沒有讓人失望,濃郁的中國風,豐富的傳統文化,恢宏的場景,入微的細節。
從客家土樓、蒼茫云海,層巒梯田,再到彰顯中國風韻的大紅燈籠、飛舞的白鶴、朦朧的紅燈籠、漂浮的蓮花燈等元素。
像網友說的,每一個畫面單截出來,都是一張精美的壁紙。單看畫風,嫣然間有種在看宮崎駿的錯亂。你總會覺得下一幕會不會跳出個無臉男來,但表象的東西是可以模仿的,沒有核心支撐,就會顯得很輕薄,電影畢竟不是海報。
電影設定了非常宏大的主題,生與死,輪回和自由,以及愛的真諦!
從一開始略帶暖意的獨白,我們是誰,從哪里來,要到那里去。
再到老年湫的旁白,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電影中大量對白都在點明,生與死互通,甚至可以交換,掌管好人靈魂的靈婆和掌管壞人靈魂的鼠婆都可以做這種交易。而椿爺爺更是了悟生死。
但一部場面宏大,格局高大的電影,卻高起低落的把重心轉移在一段“無緣無故”的狗血瑪麗蘇三角戀上。
本來作者幻想的“以命換命”的感人三角戀,卻因為劇情單薄,動機不明顯得蒼白無力,更是生生的浪費了一開始的宏大布局,為了給劇情一個演下去的理由,強行制造的矛盾顯得滑稽可笑,不明就里。
到現在我都沒想明白,為什么椿要救鯤就會給族人帶來災難,甚至為了夸大這個沖突,導演不惜讓海水倒灌這么大動干戈。
CCTV6電影頻道官方微博毫不客氣地評價稱:“這種三角戀的故事,講好了,就是經典愛情,講不好,就是狗血淋漓。《大魚海棠》,恰恰屬于內部潰爛,毀了一副好皮囊。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儒雅優美的中國風,竟然被當代青春風給毀了。雖有遺憾,但依然支持。”
如果單看前半段,這絕對是部超越國產的良心電影,但后半程卻演化了成了韓國狗血電影的橋段。
你是世上對我最好的人,就像哥哥一樣……
我真后悔那天晚上沒有緊緊抱住你。
當女主說出第一句臺詞的時候,影院里是哄堂大笑,即便并沒有幾個人。
十二年準備,導演把情懷這個籌碼最大化了,然后還想用當下火爆的青春劇做個雙保險。
觀影回來,朋友問我電影怎么樣。我說如果單看前半段,你會覺得這是部9分電影,如果單看后半段,你覺得這是部4分電影。如果單說畫面,值10分,如果單說劇情,值5分。綜合大致就是一部6分電影吧!(個人觀點)
在全是爛篇的時代,不怎么好的《大魚海棠》,還是值一張電影票的,畢竟《小時代》都好幾個億!
史牧云:筆名麥也,90后詩人,自由撰稿人,影評人,現居上海,喜歡旅行,浪蕩各處。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