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本來我對《水滸傳》了解得不多,對它的初始印象就是:《水滸傳》是男生的專利,我一個女生,是不太可能喜歡它的。待我深入去閱讀它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它不僅僅只講了一幫大漢打打殺殺,其中人物包含的精神品質(zhì),為人處世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都值得我學(xué)習(xí)。
? 最早接觸《水滸傳》,是上小學(xué)時學(xué)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片段。當時光看這么一個片段,讀到林沖有高超的武藝,還有武藝背后的仁慈與隱忍。縱觀全書來看,林沖的英雄形象,又與小時候所理解的有所不同了。
? 先看林沖與洪教頭初次交手,憑借高超的武藝,林沖完全不必懼怕。但林沖“使了四五棒,便托地跳出圈子外來,道:'小人輸了'。”這肯定不是林沖膽怯,但也不只是單純的謙虛。當時林沖是戴罪之身,怎么能,怎么敢張揚地打贏洪教頭,得那十兩銀的彩頭?這不是給自己樹敵嗎?從這一點來看,林沖是一個低調(diào)隱忍,有頭腦的人。
? 再看后來,林沖意識到柴進是希望他贏的,他也沒有得意忘形,而只是用棒“掃了洪教頭的臁兒骨上”,讓洪教頭“撇了棒,撲地倒了”。這與我對水滸英雄好漢的印象相差太大了,難道他不該像魯智深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那樣對待洪教頭嗎?然而他卻沒有這么做。從中可以看出,林沖雖然有武藝,但不會肆意傷人,是一個仁慈且做事很有分寸的人。
? 前文寫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林沖的娘子,魯智深聽說了,正要幫林沖報仇。反倒是林沖勸阻魯智深忍耐一些,因為這是在高太尉的衙內(nèi),必須要顧及高太尉的臉面。從這里可以看出,林沖是隱忍的,或者也可以說他憋屈。他還不能像魯智深那樣無所顧忌,因為他是受高太尉提攜才有如今的官職,因為他還有一個娘子,他被人情世故所束縛,自然不能像魯智深那樣為所欲為。這么看來,他與別的好漢不同,仿佛更像是一個普通人,守本分,謹小慎微,不招惹別人,想過平靜的生活。
? 當然,林沖也有另一面,比如他上梁山之后,面對王倫對他的嫉妒和排擠,他選擇了不忍,最終火并了王倫。從這點來看,林沖也有反抗的意愿與能力,不過反抗不是他的常規(guī)做法罷了。
? 相對于別的好漢,林沖似乎更加“被動”。他的故事的發(fā)生都是基于別人的行為,比如被高衙內(nèi)陷害而刺配滄州道,就算是上梁山,也是被逼的。這就與他謹小慎微的性格有關(guān)。他比起反抗,更趨向于忍耐,在自己的娘子被調(diào)戲后,他沒有去尋仇,只是在回家路上心中郁郁不樂。這是他的無奈,他被高太尉提拔,就注定他要忍受這一切。他的安分守己也促使他忍耐,而不是拔刀而起,反抗高太尉。直到丟了官職,被發(fā)配滄州道,沒有了這項顧慮后,他才落草做好漢,此時的林沖,跟原來相比,算得上是無牽無掛了。
? 其實我看到林沖被多次陷害,看到他心中的郁郁不樂,對現(xiàn)實的不滿,我會想,如果他變得勇于反抗一些,會不會爭取回他的娘子,他的官位,原來的平靜生活?其實他對以前的生活也有諸多不滿,那么他有沒有可能通過別的方式去爭取一個理想的生活?或許這很難,太理想化了,因為當時的社會不盡如人意。作為后人來看,我認為林沖沒有抗爭這點十分讓人惋惜。
? 無論如何,從林沖身上我認識到,如果真的有強烈的不滿,也可以選擇不忍,勇于抗爭,或許還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無論如何,不要讓將來的自己后悔就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謝易承
? ? ? ? ? ? ? ? ? ? ? ? ? ? ? ? ? ? ? 初二(1)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