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錯誤決策的四個陷阱》
關于作者
本書由三位權威的管理學專家共同完成:悉尼·芬克斯坦,世界排名前十的英國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教授,領導力和戰略管理領域著名學者;喬·懷特海,曾任職于波士頓咨詢集團,在決策學領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安德魯·坎貝爾,英國阿什里奇商學院教授,擅長分析決策相關的實際案例。
關于本書
本書由管理學界的三位大師聯手,深入分析人類的決策思維模式,找出四大思維陷阱,繼而針對性地給出四個防御策略,教你搭建自己的決策防御體系,讓你的決策失誤率至少降低83%。
核心內容
一、大腦做決策的方式是什么;二、導致錯誤決策的四個陷阱是什么;三、減少錯誤決策的四個防御策略。? ?
一、大腦做決策的方式
大腦為了節約精力、高效處理,絕大多數情況下做出的決定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
1. 模式識別
大腦并不是了解了所有信息才做決定,而是只要接收到一部分信息,就會拿這部分信息和過往的經驗相類比,快速做出決定。
模式識別的兩個好處:一是決策速度快,二是信息不全也可以做決策。
2. 情感標記
大腦會根據相關決定的感情偏好來做決定。如果一個過去類似的決定給我們帶來了愉快的感受,那大腦就更愿意現在也做這樣的決定;而如果帶來的是痛苦的感受,大腦就會避免再次做出類似的決定。
3. 一次一計劃
大腦做決策時,一旦有了一個解決方案,只要這個方案差不多行得通,就懶得去考慮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案了,除非最后這條路發現走不通了,才會重新思考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二、導致錯誤決策的四個陷阱
每個陷阱都可能是多個大腦決策模式共同作用的結果,只不過可能有時候是一種模式占主導。另外,在決策中犯錯往往也不會只掉入一個陷阱,可能是同時陷入多個陷阱中。
1. 誤導性經驗
大腦的模式識別方式,往往可能讓我們產生誤導性經驗判斷。
過往的經驗會深深地影響下一次的決策:如果這一次決策的內容恰恰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過去的經驗就會成為誤導;而如果我們過去在某一領域一直都是成功的經驗,那么也可能會忽略一些潛在的風險而產生誤導。
【案例】山本五十六因為誤導性經驗判斷,導致中途島海戰慘敗。
2. 誤導性預判
人們決策前往往會先入為主地對其中一些解決方案更感興趣,結果導致誤判。
這種先入為主的偏好,可能來自于過去的經驗,或者來自于自己的情感偏好,也可能兩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它們共同起作用導致決策偏離了正確的軌道。
【案例】同事因為有小時候被鳥咬過的經歷,而堅決不去可能有鳥的地方。
3. 不適當的利益
決策會受到個人利益的誘惑,即使是最理性的頭腦,也會存在為自己的個人利益進行爭辯的趨勢,自己卻意識不到,或者會不由自主地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比如:建議大家去某餐廳吃飯,可能是因為那家餐廳離自己家比較近。
【案例】法律訴訟案中,85%的勝訴方都會要求敗訴方來支付訴訟費。
4. 不適當的情感
對人或者事物的感情依附,可能影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所以,法院判案的時候,要求和案件有關的人員要回避,就是為了避免受到不適當情感依附的影響。
【案例】三星總裁李健熙對汽車近乎偏執的熱愛,導致三星陷入巨大危機。
三、減少錯誤決策的四個防御策略
1. 提供新經驗、數據及分析
這個策略就是要盡可能消除我們過去經驗的片面性,用不同于過去經驗的新事實來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決定。
【案例】通用集團 CEO 杰克·韋爾奇借助互聯網發展公司業務。
2. 組織團隊辯論和挑戰
我們堅持的固有觀點未必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甚至可能是錯誤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入不同的觀點來辯論,挑戰固有觀念。做重大決策時切忌單獨行動,一定要與團隊的成員討論之后,三思而后行。
3. 引入管理團隊機制
要區分決策團隊和管理團隊,讓管理團隊審批決策團隊的提議。因為決策者會受到個人利益誘惑、情感依附、誤導性預判等因素影響決策,所以要請沒有利益瓜葛的旁觀者來審批當局者的決策。
比如,上市公司的組織構架里的“獨立董事”;申請預算做項目的決策團隊,和審批預算的人不是一個部門的人。
4. 加強決策過程的監控
一個重要決策作出后風險很大,要降低犯錯的幾率就要增加監控環節。
如果決策者知道自己的決策將持續被記錄和公開宣傳的話,就會強化“三思而后行”。同時,增加監控的過程對于快速修正錯誤決策也有幫助,如果做了決定之后早期表現就令人失望的話,那么后續的決定就更容易做出調整。
金句:
1. 如果一個過去類似的決定給我們帶來了愉快的感受,那我們就更愿意現在也做這樣的決定;而如果帶來的是痛苦的感受,大腦就讓我們避免再次做出類似的決定。
2. 如果能夠知道大腦究竟是怎么做決策的、在什么時候更容易犯錯,就能夠從根源上提高決策的成功率。
3. 大腦為了節約精力、高效處理,絕大多數情況下做出的決定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
4. 永遠不要問理發師你要不要理發?!头铺?/p>
5. 一次決策失誤,往往是多個陷阱共同影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