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孫偉每天一篇文章的第50天
大家好,我是孫偉。
有的老師講課真的好菜,今天必須要數落下。明明幾分鐘的事情,非得活生生整一個多小時,課程內容50%是圖片,直接用手機拍的,而且還是糊的。我想說的是:雖然課程不貴,可也也得尊重下學員感受吧!
昨天在互動吧,報名了一個課程:“一小時五步兵法,自動成交,讓你成為銷售頂級高手”?
參與過后,不得不說,這個標題包裝,聽完課后讓我對老師整個人的包裝都起了懷疑;
回到課程當中:
老師講課的順序,11秒語音后---接著放出17張PPT,(包括個人資質、服務企業、拽寫過什么文章) PPT拍攝的還是糊的。我去~~ 體驗感完全沒有。 而且我想說的是:這一步:“塑造權威”這個過程的第一步,就給老濕你打大折扣了。
一部分:17張PPT打完后,互動,開始問這個速度大家是否跟得上。 來了一句:“最好的學習就是在互動中體驗成長”
二部分:互動,講故事;
老師問:“如果一對夫妻拿刀將要對砍了怎么辦?”
老師講解了一大堆,干貨個人認為就2點:
1.不要去問雙方人員為什么,因為都認為有道理。
2.想辦法轉移,夫妻雙方另外一方的注意力即可。
老師講到事件的三個層面
1.表象(看清表現能夠識別問題,具體方法老師未講)
2.本質(沒內容)
3.規律(掌握規律,可以舉一反三)
第二個故事總結后得出一個結論:掌握主動權,(客戶沒有買東西之前是占有主動權,當顧客想買東西后就成了被動權)
顧客購買商品三層屬性
1.核心層:功能、作用、效果
2.形式層:質量、價格、款式、材質、樣式
3.附加層:送貨上門、免費安全、終身維修、買一送二;
客戶的主要的是 價值,功能然后才是其他;
這個核心點可以同:兵哥的結果模型 有著相同之處。
注視:
舉例1,客戶購買衣服,衣服只是工具,需要結合如何搭配的方法給顧客,因為客戶想要的結果是:變美。 ? ??
舉例2,我們去買一個手電轉的轉頭的結果是想干嘛? 是想轉 哪個洞。
回到課程中:
人對陌生事物三個反應的過程(人性的規律):
第一步:恐懼,防患,懷疑
第二步:分析,衡量,判斷。
第三步:采取,相應,措施。
因此要讓客戶自己去分析,衡量,判斷。
這讓自己想到:現在很多的地方購物環境,都是讓客戶自己去先挑選,熟悉環境后需要營業員介紹的時候再去講解。
最后就是:這個課程的核心價值點。五步銷售法
第一步:指利(指在客戶能得到的利益)
第二步:顯優(顯示在同行 中的 ? 優勢)
第三步:取信(客戶證明和優勢是可信)
第四步:激發(激發客戶利益或者痛苦)
第五步:設限(設定時間,數量,標準)
1.指利: 是指客戶能得到的好處,這里參考:“銷售洗腦”的FABE介紹技巧。“F特點――A材質―― B好處――E提問”
2.顯優:客戶在購買自己商品的同時,他不會說自己家商品如何如何,可一定會在心里同其他家的商品作為一個對比,所以老師強調,一定把其他家是商品不足點提出來。(這個點想到了:樊大大說的,有比較就有傷害。)
同樣在銷售洗腦這本書中提到:如果自己的產品同別人的產品做對比時,一定要認同別人的產品,在認同別人產品的同時,提出自己產品的余總不同之處。
3.取信 ,這一步在課程中,老師完全沒有任何的講解。 我自己想說的是在我從很多本書中,還有很多的老師中,可以得到的論證, 那就是案例,講案例就是講故事。因為故事的威力巨大。?
故事可以繞過我們的意識層,直接進入潛意識,我們在聽故事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主人公, 聽一次故事其實就是在 客戶大腦中成交一次。?
前三步:做好后,才能進行第四步激發客戶。如果上面沒有做好,激發是無效的;
4.激發, 1.放大得到的好處,2.得不到痛苦。沒有具體的方法;
從這二個點出發中確實是激發一個人的最好的辦法; 此處可以參考:洗腦術;
不過痛苦大于好處的威力是10倍, ?絕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 從這一點衍生出去,如果跟別人診斷時,直接指出別人的痛苦,然后再過度出好處(介入產品)這個時候推銷就不覺得是推銷了。
5.設限:(這招核心其實營造:稀缺性)
個人認為這個點還是王通老師講的自動成交軟文技巧比較好,因為他把:制造稀缺跟負風險承諾這套組合拳是分開的。 ?
以上就是課程中的全部提煉的干貨,以及自己的心得感受。
給了5步模型,沒給具體的技巧方法;(差評)
總結下老師上課的邏輯
1.塑造權威(一堆的PPT,掉分)
2.互動介入(講故事,強調互動)
3.故事講解(夫妻拿刀對砍)
4.干貨分享(已總結)
5.引出自己(給出二維碼加個人微信)
6.設置誘惑(5步技巧的N種方法)
對于本次課程我個人給予大大的差評,不得不承認有幾個觀點是干貨,可百分之 80%的地方都:太水;
學員中的拖也太明顯了,借老濕的最后一張PPT結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