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女作家們

“美女作家”這個詞曾經令我無比神往,可惜配得上這個稱號的真人實在罕見,因為那些有名的美女作家身上總是帶有太多的包裝成分,認真對待她們的作品難免會讓人失望——本來寫作水平這個事無關性別美丑,但出版社也是商家,既然是商家就得賺錢,要賺錢就得炒作,要炒作就不得不激發文藝青年的荷爾蒙,讓他們在種種幻想的刺激下為自己魂牽夢縈的文藝女神買單——好在我看的是電子書,基本沒花幾塊錢,不然一定要為早先那些白日春夢捶自己幾拳——再怎么想入非非的文青,只要認真讀讀她們的作品就會馬上清醒過來,從而深刻認識到上天的公平性,不然真就是無可救藥的色胚了。瓊瑤、三毛這些上世代的女作家就不說了,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稱得上美女作家的林奕含還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她寫的是個人經歷,我不知道如果她活到現在,在那本成名作之后還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反正潛力是有的。

假如不說美丑,當代女作家里有不少都很優秀,比如80年的金愛爛。而美丑這個事又帶有一些主觀性,并且受化妝和拍照的影響很大,所以我的評價也只是個人看法。畢竟我沒見過她們真人,只看過視頻或照片,也沒讀過她們的全部作品,只能就我看的這一本談談想法。總而言之,當前我知道的仍在世的青年美女作家里,楊知寒和張天翼勉強算是半個。程婧波之前已經評價過,基本就是科幻圈里的花瓶角色。至于蔣方舟、張悅然和大頭馬,我只能說她們的水平讓我很震驚,與之不符的名氣除了是炒作的產物,我實在想不到任何其它的可能。

其實蔣方舟的長相氣質是挺讓人舒服的那一類,能上《鏘鏘三人行》這種節目肯定是能打的。而且她閱讀量很大,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寫作天賦這個事比較客觀,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跟你讀多少書關系不大。我完全不知道她小時候作為神童都寫過什么,是不是母親代筆,又怎么考上的清華大學,對此也不感興趣。反正以前看她寫的一些文章,只覺得像中學生的課堂作文,基本沒什么文筆。去年又讀了她一本《和唯一知道星星為什么會發光的人一起散步》后基本就可以確定,她是個水平堪憂的炒作物,完全配不上當前的名氣。

她承認作為一個知名作家,自己卻沒有一本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這事顯得比較搞笑。在這本《星星》的后記中她也說年輕時一直糾結于自己到底有沒有天賦,直到三十歲才放下這件心事,開始嘗試從未涉足的科幻創作,這本《星星》就是她閉關三年的成果——關于天賦這個事其實完全不用糾結——沒有。會糾結這事的只有新手,都寫了二十多年了還不清楚自己天賦如何,那只能說明她一直都在自我欺騙,再加上外界的各種炒作,讓她直到三十歲都難以接受現實,因此想換一個領域彎道超車,嘗試一下似乎不那么需要文學天賦的科幻,結果當然是毫無意外的翻車——她這本書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要輕易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沒有天賦的人就更不該隨意跟風趕潮流——三年對于科幻的積累來說本來就很夠嗆,何況又不是學理工的,根本不具備那種思維,結果就是這本書里充滿了莫名其妙的理論和歪曲的概念,種種想法也就是中學生的水平。其中第三篇《在威尼斯重啟時間》的模仿痕跡過重,好些讀者一眼就看出是在仿寫小林泰三的《醉步男》,但她在后記中還不明說,這就太不地道了。

書中第一篇《在海邊放了一顆巨大的蛋》是寓言性質的小說,文筆倒是有那個意思,但我不覺得各色人物和情節本身有什么深意,反正到了結尾都是一場笑話。至于那兩個主角,一個叫普修一個叫羅米斯,差點讓我笑掉大牙——拿西方的譯名搞中文的拆字,好像不太合適吧?另外結尾還是完全照搬電影《黑衣人》的經典片尾,根本不帶改動的——這就是積累不夠的表現,因為看得太少而缺乏二次加工的材料,導致只能奉行簡單的拿來主義,說是致敬都很勉強。

第二篇即書名同名小說,講了一場瘟疫之后的歷史。看得出她太想趕在那歷史性的一年出版這本書(2020年11月出版),結果文筆一塌糊涂,基本沒有任何修改的痕跡。但她的閱讀量為這一篇的情節提供了比較嚴謹的支撐,至少瘟疫之后的戰爭是符合現實的,可以說很有預見性,戰爭期間的生活常態也是有歷史依據的,不然這個主推的中篇就真的一無是處了。

第三篇略過,第四篇《邊境來了陌生人》還有點意思,是故事套故事的結構,最后一個故事將前面幾種講述全部囊括其中,還是比較考驗作者的設計能力的。這篇的主線框架來自荷馬史詩,背景不能算科幻,而更偏向于神話,屬于架空歷史類的作品。但讀下來并沒有那么多的厚重感,奇想的成分較多,各種細節安排也算到位,屬于這本書里最好也最值得讀的一篇。如果我沒有在《艾比斯之夢》里見識過更精妙復雜的同類結構的話,可能真就給三星了。我認為這一篇拯救了這本書,使其不至于淪為垃圾的行列,也說明蔣方舟比起硬上的科幻更擅長這一類型——只有在自己知識儲備深厚的領域才可能寫出好作品。

如果說蔣方舟是一個名不副實的作家,那么張悅然的水平就真的擊穿了我的防線。我高中時就知道她是新概念大賽的寵兒,也知道她如今在人民大學教小說寫作,還想著如果她水平夠硬,我就去拜讀一下她關于文學寫作的新書。結果讓我大失所望。我不想一一評價她這本《我循著火光而來》里的每一篇小說,因為實在不值得。簡而言之,她作品中的主角基本都是文藝青年,基本都有一顆強烈的攀比心,基本都想憑借男女關系混入上流社會,簡直看得我陣陣惡心。我不明白她為什么老寫這種重復而又病態的題材,只能說她的經歷或者內心世界里裝的都是這種破事吧——或許有人會覺得她筆觸細膩,寫出了人心深處的復雜和幽微,但在我看來就倆字——低級。至于文筆情節技巧之類的水準就更不值一提了,你就別想在她這里看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就這我還專門挑的她近年的作品來讀,可她唯一讓我學到的就是炒作的能耐——這種玩意兒都能得獎甚至出版,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不過她的鑒賞能力應該比寫作水平高得多,不然也不會嫁給雙雪濤。

從這兩位的經歷來看,我不敢說年少成名是件好事。一是環境的吹捧可能讓她們從小就被蒙蔽了眼睛,導致成年后也無法客觀看待自己的水平;二是將她們的寫作風格和主題早早定格在年少時的層次,妨礙她們成年后的進一步成長,導致無論寫什么都跳不出青春文學那個矯情的調子——張悅然的作品只讓我覺得當年那些小作家筆下的問題少年們長大了,這些主角們不再為青春期那點莫名其妙的傷感而痛苦,轉而為成年世界的階級躍升和經濟問題而痛苦,或者為文藝中年那種不安現狀的躁動而痛苦,要么變得現實而無恥,要么更加矯情而幼稚,而她蹩腳的文筆又無法為這些老套的主題帶來任何美感——我完全理解不了那些名家的評語是怎么給的,只能感慨在任何領域,美女的特權都實在很方便。

張天翼的《如雪如山》是某瓣2022年國內文學評分的第一名,但我試了兩次都看不下去,因為文筆太過啰嗦,8.5的高分也有水軍炒作的嫌疑,就挑了另一本《撲火》來讀,結果體驗還算不錯。這再次說明任何作者都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寫出好作品,因為她在該書的后記中直言這種西式風格才是她寫作的本源,還列了一堆我完全沒聽說過的西方作家的名字。書中的十二個故事大部分采用西式文風,很有點翻譯腔的神韻,但把西方作家羅列詞藻的毛病也照搬了過來,或者她就是故意這么做的——我不認為這是個好習慣,如果你明知某種風格的缺點,在采用時就該盡量避免或加以改進,而不是為了裝得逼真就全盤接受。畢竟你學的再像,還是能一眼看出來這并非真正出自西方作家的手筆,而是東方某個跟隨者的模仿。

這十二個故事里有些腦洞不錯,大部分是童話或寓言的形式,又包含了一點西式奇幻的想象,只可惜結尾老是顯得很倉促,有點為了諷刺而諷刺的感覺,往往把嚴肅的主題給消解了——不會寫結尾似乎是好多年輕作家的通病,對此我也無力吐槽。不過有個別篇目還是風格不同,比如《樂隊主唱在世界末日》就是林朵那種小甜文,而最后兩篇是關于本書兩個敘述者的故事,屬于軟科幻風格——不習慣科幻的作者如果想寫科幻,不妨參考一下張天翼的做法,她的故事背景完全來自目前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都是即將實現的可預見的未來,寫這種題材就比蔣方舟那種生搬硬套量子物理的做法聰明得多——作者對自己筆下的科學背景到底懂不懂,這也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不懂就別硬上,這是對自己和對讀者起碼的尊重。

整體來看,全書十二個故事都是兩個主角在醫院病房里講的,每篇以一個或幾個單詞引出主題,最后講到兩個主角各自的身世,解釋了他們目前在醫院里這種處境的原因。全書結構和蔣方舟的《邊境來了陌生人》有類似之處,可以看出作者精心設計的匠心,而且也和蔣方舟一樣用這種寫法探討了永生的問題(出版比蔣方舟的《星星》早幾個月)。我不知道這種結構是不是在當下很流行,但還是那句話——如果不是之前讀過《艾比斯之夢》,我應該會給《撲火》打四星。

出生于黑龍江的楊知寒是這幾位里最年輕的(94年),在純文學領域的天賦和水平明顯高過其他美女作家,隱隱有和東北三杰爭鋒的勢頭,憑借第一本小說集《一團堅冰》拿下了今年的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她確實有這個水平,這也的確是一本好書,但我不明白為什么這本書和《我循著火光而來》這種爛作在評分上相差無幾——到底是豆友們品味堪憂,還是水軍的力量太過強大呢?為什么各路文友對真正有才的年輕作家如此挑剔和苛刻呢?我相信楊知寒這種水準的作者是不屑于雇水軍買評論的,某瓣上當代文學類的評分也是看看就好,不用太當真。

楊知寒的文筆在這幾位女作家里最為成熟老辣,和東北三杰風格相近,雖然有些篇目的修改不像沈陽的幾位前輩那么到位,但天才的鋒芒依然遮掩不住,成長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在本文提到的年輕作家中,她的作品在選材和視角上都算豐富,對男性心理的把控也比較成熟,雖然行文通常都很克制,但有時展露的天才描寫會讓人眼前一亮——和蔣方舟不同,楊知寒這樣的作者從來就不用為自己是否有才而發愁。當然她的作品也有稚嫩的一面,比如敘述和說明的切換,對話場景的節奏等等,但你甚至可以從這些篇目中看出她的成長軌跡——擁有才華和雄心的作者會以作品為單位成長,每寫一篇都會有所進步,這樣說并不夸張,因此越發讓人期待她的下一本書。本書中最為推薦的是《瑞貝卡》和《一團堅冰》兩篇,屬于典型的東北敘事,但你或許可以從中看出一個不同于三杰的當下的東北——比起曾經的歷史,我更愿意看的是講述當前時代的作品。

楊知寒和本文提到的其他女作家一樣,都是從小沒接觸過真正的苦難、被保護著一路長大的人(林奕含除外)。這樣的生活經歷一般會在女作家筆下留下痕跡,最明顯的就是程婧波——無論她寫什么題材,你都能從她筆下看出滿滿的幸福感,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圍著她轉,無微不至地呵護她關懷她愛護她,為她隔絕了一切丑陋和苦難,也讓她的寫作和人生歷程一路坦途,不管在哪個圈子里都是眾人矚目的那一個。但她那幸福的自戀并非矯情或偽裝,而是內心的真情流露——在程婧波這樣的美女作家眼里,整個世界真的就是這么一座童話城堡,她甚至從沒遭遇過退稿,還把這件事拿出來炫耀。因此在各方的保護和吹捧下,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水平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這一點連蔣方舟這樣的無才者都是有所自覺的。但楊知寒不同,她完全沒有被自己的成長經歷限制,筆下的情節以黑暗和絕望的成分居多,角色豐富多變,有人痛苦糾結,有人懶惰油滑,有人陰狠歹毒,也有人勤勞樸實,一篇《出徒》甚至讓我以為寫的就是她本人的童年經歷,可見其天才程度。

另一類的例子是張悅然。可以說她這個人很痛苦,她筆下的角色也很痛苦,這種痛苦從青春期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敏感延續下來,變成了文藝青年的虛偽和矯情。她筆下的人物解決現實痛苦有兩種途徑——為生存和成名掙扎的會選擇傍一個富有的異性,為文青的躁動折磨的會選擇糟踐當前的生活。總之所有角色表達痛苦的方式就一個字——作。這大概就是她本人的寫照,畢竟她第一任丈夫是美術界的名人,年齡大她二十歲,因此筆下主角以油畫青年居多,這段婚姻也反映在她的《沼澤》一篇中,只是把老丈夫寫死顯得不太地道——她前夫還活著呢。而在最后一個同名短篇《我循著火光而來》中,有錢老公出軌在外,獨居富婆便包養了一個一心要在油畫界出頭的文藝青年——這可能暗示了她和雙雪濤結識的經歷,搞笑的是那個出軌的老公在結尾也死了——可她前夫還活著呢——雖然我無意從作品中窺探作者本人的感情經歷,更無意對這些八卦進行道德評判,畢竟魯迅先生當年也拋棄發妻和自己的學生搞在了一起,但如果不是有意暴露的話,那這種處理方式也實在是過于粗糙和不堪了,跟當年瓊瑤的做法有一拼。

最后想說的美女作家是大頭馬,這又是一個被個人經歷限制的典型。雖然她總想嘗試不同風格的寫作,奈何功底不夠,自我太強,導致無論怎么寫怎么裝都是她自己的那個調性,不管搞什么噱頭都沒球卵用,這本《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就是裝X失敗的產物。她的其它作品我沒看過,就這種水平也不可能讓我再繼續看下去,而且某瓣的讀者評論貌似沒有說謊,大概她也沒買水軍,大部分講得都比較中肯——小聰明過度,習慣性賣弄和抖機靈,除此之外就沒什么可看的了。

大概她是個不用為錢發愁的中產文藝青年,當過編劇,游歷過歐洲,在世界各地識人無數,對于把身邊的人寫進小說有一種天然的責任感,這可能也是編劇的本能。如果她在作品中羅列的那么多作家不是裝X的話,閱讀量應該也很多,可惜下筆卻是這個鬼樣,只能說沒有才華還要強行表演的樣子實在可憐得夠嗆——有識人的本事卻沒有寫小說的能耐,大概她就是個編劇命。當然她筆下的人物都是都市青年,背景也往往是世界各大城市,角色的苦惱基本都來自學業、感情、寫作還有自我改變這類形而上的東西,很像歐洲文藝電影里那些苦惱、茫然的年輕人,但他們的痛苦說白了其實就一個——吃太飽撐的,居然還閑的嗑藥,我敢說有機會餓上兩天就什么苦惱都忘了。考慮到現在國產劇基本無視底層窮苦,作為編劇的大頭馬是這種風格倒也不算奇怪,無非又一個苦咖啡派的變種罷了。但我倒不是在批評她,畢竟當今能寫苦難的年輕作家不多,陳春成這樣的文藝范才是主流,而楊知寒這種沒經歷過苦難卻能寫出苦難的天才就更是稀有動物了。總之,這本《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只有第一個同名短篇值得一看——我也不好說這是小說還是故事,反正挺有意思就是了,寫作班這種扯事大家也都經歷過或者見識過,我不想多談。第二個《婚禮偷心指南》也比較戲謔,寫出了當今城市青年的感情現狀,但受某部電影影響太深,因此不太推薦。全書八個故事大部分來自作者的親身經歷,結尾那個無比矯情的跋已經坦白了一切,可見她不管想出什么形式,都依然跳不出自我的樊籠——這正是楊知寒高出本文其他美女作家的根本所在。

看了這幾位,我也不敢說很了解當今美女作家群體的現狀,畢竟從上世紀90年代青春文學的興起到今天嚴肅文學的回歸,出名的美女作家實在太多,饒雪漫、七堇年、笛安、王蘇辛、劉雪婷……還有好多寫歲月靜好雞湯文的老阿姨小阿姨們,我一個都沒看過,也不想去看,以后大概也不會看了——這是一類很常見的群體,在各個圈子里負責提供意淫式的關系紐帶,把其他誰也不服誰的男作家們聯系在一起,也即是所謂的花瓶角色——雖然她們本身可能很無辜,也許壓根沒這么想過,但這就是事物的客觀結果,她們也因此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額外的照顧,所以楊知寒這樣真正有水平的美女作家才讓我覺得意外——我開頭說的“半個”是長相問題,不是水平問題——如果以后再有這樣的美女作家出現,我倒是不介意帶著點意淫的念頭,買來讀一讀的。

(全文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