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
? ? ? ? 今天又過去了一半,此刻媽媽就坐在臨中高一二樓20班教室內,做期末監考工作。在這短短的半天時間里,媽媽翻看手機里和你的合照,無聊中,又想起了你。于是提筆,寫給你第十封信。
? ? ? ? 媽媽總被人問答:二孩要吧?一個孩子太孤獨了。這封信,媽媽想跟你聊聊的是關于孤獨的話題。那天,是下過雨后,操場,小路上都堆積著雨水,媽媽獨自陪你玩了一整天,校園里,幾乎每個角落都逛遍了,你晃晃悠悠的小身體,在籃球場地走了一圈又一圈,媽媽望著你小小的背影,忽然間覺得這段短短的路走得有些孤獨起來。可是你不會懂,媽媽的孤獨之感,一定是自己的,也是必定要去承受的。
? ? ? ? 2015年,媽媽上完曹文軒的《孤獨之旅》,班級里的哥哥姐姐們開始在隨筆里給媽媽寫信,他們都談到了杜小康的孤獨,也談到了自己生活和求學的孤獨。首先媽媽很佩服他們坦白面對孤獨的真誠和勇氣,同時又很擔憂孤獨襲來時他們的承受和清醒,于是那次媽媽認認真真地給他們一一回了信。信里堅信,他們和杜小康一樣,一定都能成為孤獨中的風度少年。
? ? ? ? 由于備課,所以媽媽要提前做相關閱讀準備。讀蔣勛的《孤獨六講》,魯迅的《孤獨者》,周國平的《孤獨的價值》,以及讀傅雷給兒子信里寫關于“孤獨能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的看法,最近還聽到一位父親對海外求學的兒子說“想家了,就讀書。"這些都或深或淺,或明朗或含蓄地表達了孤獨的樣子和意義。這讓媽媽覺得孤獨真是一個人一生的重大課題,絕不是什么尷尬或回避的問題。
? ? ? ? 在人生路上,有多少人在孤獨中迷失,就有多少人在孤獨中崛起。
? ? ? ? 莫言少年時的貧窮和煎熬造成了他現在的孤獨,可是卻也造就了他一顆洞察世事的慧眼和一顆善感多思的慧心。常常于孤獨中,思考,想象,他的情感比別人細膩,他的世界與眾不同。他的第一本小說就是這樣寫成的。兒子,莫言何方人物也?曰:現當代中國籍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
? ? ? ? 后來,據說莫言作家成名了,他還是能夠給自己一片寧靜的土地,遠離燈紅酒綠,遠離喧囂和充滿誘惑的物質世界,在孤獨中尋找創作的源泉和靈感。聽講,他即使住北京,但還是常常回高密老家進行創作啊。所以,他的好的作品總有一種與其他作家迥乎不同的世界。正如英國著名博物學家、教育家赫胥黎之言: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 ? ? ? 兒子,你爸爸是廣西人,而他在海南臨高工作六年多了,由于工作,一年只能與爺爺奶奶見上一次面兒。離家遠的孩子,會時常想念家鄉的親人,家鄉的味道。有時,被你媽媽我"欺負"了,就更是想得不行。有一回,晚上,你爸爸不知道心里受到了何打擊,忽然冒出一句慎人的話來:哎,沒有人懂我啊!這話,他是說給我聽的。這時媽媽也故意回一句:哎,也沒人懂我啊。我知道爸爸是有點想家了,想爺爺奶奶了。在異地,念家的人更覺孤獨難耐。即使媽媽安慰了爸爸,也是徒增他的想念程度。可見孤獨,給予人的表象和心境是多么的迥異,帶給人的情感世界是不一樣的。可是還好,你的爸爸,是個樂天派,他能很快穿越孤獨的隧道,找到自己快樂的事情,并投入其中。這是看待和處理孤獨的思維方式不同而產生的結果,而這也是媽媽要向爸爸學習的地方。
? ? ? ? 前些日子,媽媽在讀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時,覺得洛克菲勒是位很了不起的父親。在書的前言介紹:
他,有著神話般的致富經歷;
他,創造出了不朽的發家傳奇;
他,白手起家卻搖身變成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人;
他,就是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
可是,讀到后面,寫到洛克菲勒的小故事時說他因一種莫名的消化系統疾病,身體的毛發持續脫落,甚至連睫毛也沒能幸免,最后只剩下幾根稀疏的眉毛。那時他53歲。作為世界首富的他只能每天好吃一點蘇打餅和酸奶活著,他慢慢發現物質不是人唯一的追求,更不應是瘋狂的追求,后來他配合醫生治療,學習打高爾夫球,從事園藝,與鄰居聊天、玩牌,甚至是唱歌,而且他也開始想到別人了。身體最后恢復了。媽媽跟你講這個故事好像和孤獨沒有什么關系,其實仔細想想是有關系的。那些所謂孤獨的偉大的創造者,總是執著于自己的世界里,但是別忘記了。孤獨奮斗中的人,一定別忘記了,你才是最重要的。面對孤獨也好,迷失孤獨也罷,只有認清了它的樣子和意義,我們才能不害怕,才能很好地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世界相處。
? ? ? ? 物質世界的豐富,能使我們暫時獲得快意;而精神世界的豐盈,能助我們走出車馬喧鬧,人心浮躁的社會,長久地愉悅身心。
? ? ? ? 哪個人不曾有過孤獨,哪個人又曾是孤獨勇士和開拓者?兒子,認識孤獨,愛上孤獨吧。給自己一個廣闊的心靈園地,就像你現在這樣沉浸在自己的樂園,沉浸在和小朋友的玩耍中,沉浸在你的玩具里:一把鑰匙,一根樹枝,一片葉子,去玩出一個美妙的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愛你?的媽媽
? ? (于2017年7月3日早上? 臨中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