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是很多人的夢想,經常被定成一個年度目標或者季度目標。但是在實現當中很難堅持,或者經常是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放棄了。早起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實歸納起來,只有一種現象:早上睜眼的那個時候,人還是覺得很困,所以就把鬧鐘關掉睡過去了。
這種現象背后一個簡單的原因就是睡眠不足。正常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是八個小時。如果沒有成功早起,那么說明睡的太晚了——所以如果想做到早起,先要做到早睡。
造成早睡失敗的原因,我個人總結有兩個,第一是工作原因,就是加班或者沖刺,錯過了早睡的黃金時間段。工作的安排因人而異,但希望大家都可以某種程度上根據自己的早睡習慣,彈性靈活的安排,然后把睡覺放在第一優先級上面。第二個原因的是娛樂。不管是你在床上玩手機錯過了黃金睡覺時間,還是因為跟朋友聚會喝到很晚,都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好處,需要進一步改正。我推薦一個方法是,如果你計劃12點睡覺,那么請你11點鐘就處于準備睡覺的狀態。如果你打算11點睡覺的話,這個時間就更提前一點。
現在各種社群里面總流行一些訓練營,包括一些早起的社群。比如說堅持21天或者100天早起,然后打卡。這個機制有它的好處:就是能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互相監督;但是也有它的壞處,就是一旦這個活動結束了,很容易就把習慣丟掉或者反彈。相比于連續不間斷的堅持,我更愿意在養成任何良好習慣的時候,給自己一個cheating(作弊)的機會:連續多少天早起之后,允許自己有一天偷懶,晚一點起床。在這樣的機制之下,這件事情就變得不再那么苛刻乏味,因此也會堅持得更為長久。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自然會形成一個生物鐘。在它的支持下,cheating機會越來越少,久而久之逐漸消失。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經常在世界各地防范飛行,因此,倒時差是我的一門很重要的功課,最后也分享一點小小的經驗給有同樣需求的人們。首先如果需要倒時差的話,飛行的時間通常都在十個小時以上。我喜歡選擇夜里飛行的航班:起飛派餐之后就可以馬上睡覺。如果你睡得踏實,那么一覺醒來通常就快到目的地了(香港飛歐洲11小時,美國西部13小時)。為了保證這個睡眠的質量,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睡覺習慣準備一些小型的裝備,比如說,眼罩,帽衫,頸枕,耳塞,等等。而到達了目的地之后要務必遵循當地的日夜運行規律,也就是說要堅持到晚上再睡覺(哪怕是八九點睡三四點醒也可以),而不要在白天過多的睡覺(以防止到了晚上睡不著,然后開始惡性循環)。通常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經歷了2到3天之后,就會把時差調過來。
#413-一齊聽棉講故事-橙子學院碼字島第27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