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下)

昨天我們具體談到了語言暴力的種類。那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很好規避暴力溝通呢。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非暴力溝通》中所提倡的溝通要點。

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內容。


001? 非暴力溝通精髓之區分評論與觀察。

下面是我截取書中魯思·貝爾梅爾的一首詩的部分,來幫助大家理解評論與觀察的區別。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我見過,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在雨天不出門,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請再說我胡言亂語之前,想一想,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想一想,她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他懂得事情與你不一樣?。。。?!?/p>

我相信這段話能讓大家明白評論和觀察的區別了。所謂觀察,就是想照相機拍照片一樣記錄下客觀的事實,而不用去下定義評判,比如“懶惰”、“愚蠢”就是帶有評判性的溝通語言,正是這樣一種貼標簽的方式讓我們無法去全面了解一個人,阻礙了雙方的溝通。

舉個例子,同事最近幾天上班遲到,你想提醒他,對他說:“你最近怎么這么不守時,上班老遲到?!?這就是評論。如果我們只是陳述事實:“你最近三天,每天早上遲到了15分鐘。” 這樣陳述一個事實其實已經到大你想提醒的效果了,但是并沒有給對方扣上不守時的帽子,同事說不定還感謝你的提醒。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觀察他人及其行為,而不評判、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是難以做到的。所以,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p>

002? 非暴力溝通精髓之區分想法和感受。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體會自己的感受了,多久沒有明確的表達過你的感受了?我們很少被問及我們的感受是什么,好像感受是一種無關緊要的東西。大家更在乎“正確的思想”,比如你應該要怎么樣怎么樣做,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于考慮“人們期待我怎么做?”

比如一位妻子抱怨說“我覺得我嫁給了一堵墻!” (這句話是妻子的想法)她的丈夫坐在那里,真的就像一堵墻一樣。這位妻子實際上是希望她的先生多體貼她,不然她感覺自己很孤單(這是妻子的感受)。但是她對自己的丈夫說的“我覺得我嫁給了一堵墻!”這種話很難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反而會覺得自己受到指責而委屈退縮。這樣,雙方的關系反而會更加疏遠。

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并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

舉個例子: A、我覺得我的吉他彈得不好。(“不好”實際上就是一種評價,而沒有表達感受。)

看看用感受怎么表達:B、作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我很郁悶/我煩透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吉他彈得不好,我可能會失落、郁悶或厭煩。這就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們不僅要學習去體會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更要培養自己表達感受的能力。溝通不僅是語言的溝通,更是心靈的的交付,心靈想通了,才會同頻共振,增進關系良性發展。

003? 非暴力溝通精髓之說出需要

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到我們,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正是我們自身有需要和期待,所以我們才會有感受。承認自己需要和期待,我們就不會太在意別人的言行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舉個例子:A、你昨晚沒有來令我很失望。(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為引起的。)? B、昨晚你沒來,我很失望,因為我想和你說一些煩心事。(這個表達承認了感到失望,是因為自己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

如果妻子對丈夫說“你從不理解我!”實際上妻子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妻子說“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歡工作,不喜歡我。” 這反映了她看重親密關系。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求,對方就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一旦人們開始談論需要,而不指責對方,我們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

004 非暴力溝通精髓之提出請求。

首先,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你做什么。如果我們請求他人不做什么,對方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什么。而且,這樣的請求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舉例:妻子:“我認為你應該讓我成為我自己?!? ? 先生:“我沒有嗎?”? 妻子氣沖沖的說:“你當然沒有!”? 先生:“那你到底想要什么?”? 妻子:“我希望你給我自由!”? 然而,自由這樣的詞語太過于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后來妻子試圖澄清她的請求是,她突然意識到了什么,然后對先生說:“不好意思,準確地說,我希望,不論我做什么,你都能點頭稱是。”? 這樣,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請求丈夫算是get到了點了。

一個好的請求,不是告訴對方不要做什么,而是要清楚的告訴對方你需要做什么,而且還要有具體的行動方案。

其次,我們需要區分請求和命令的區別。

如何區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例如兩位朋友

A:“我很孤單,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B:“可是我今天很累。你找其他人好不好?”? A:“你這人真自私!”

想一想如果你是B的處境,你會怎么樣?

我們越是將他人的不順從看做是對我們的排斥,我們所表達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做是命令。這將導致惡性循環,因為一旦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會不太像滿足我們的愿望。而在人們無法滿足我們的愿望時,我們是否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最能體現我們提出的是請求還是命令。


從以上四個方面,我相信大家了解了非暴力溝通中的精髓,先觀察,不帶評判地說出你的觀察(我看到......),表達這觀察帶給你的感受(我的內心感受到......),接著通過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要(我需要......),最后明確提出可操作性的請求(我可不可以......)。

說話的品質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品質,我想在這一點上絕大部分人會有深深體會的。

最后,用圣雄甘地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書的分享

“讓夢想中的世界通過我們的轉變得意實現?!?/b>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作者:[美] 馬歇爾 · 盧森堡出版社:華夏出版社ISBN:978–7–5080–5100–0版次:2014年9月...
    學陟zhi閱讀 6,408評論 11 168
  • 薦語: 暴力?我們現在離暴力很遠了吧,暴力是戰爭、打架、破口大罵……那么是不是就這些呢? 如果是,咱們遵紀守法的普...
    阿龍仔閱讀 1,112評論 0 8
  • 題目 Given a string S, find the longest palindromic substri...
    時光雜貨店閱讀 157評論 0 0
  • 田英章常用6000字 http://pan.baidu.com/s/1dEQBKlz 筆畫訓練 http://p...
    一群小資閱讀 184評論 0 0
  • 有人說,婚姻是墳墓。而我覺得是棺材。墳墓大抵是暗無天日不能脫身,永生被埋在土里。而棺材不一樣,即使是被關進去依...
    hiddenrole閱讀 254評論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