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明上河圖》的古人送行場面是送到叉路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為兄保重。當然,畫面上只有雙手做輯,沒有字,看內容確實是:XX 我只能送你到這了,表情嚴肅,大有一去不復還的架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走的或許灑脫。
? 聚散、離別、悵茫。每人都會遇到,情深情潛,表達卻各有不同。
?朱自清的《背影》中,離別時父親越過月臺去買橘子,作者看著父親艱難的攀爬,想起自身兒子的身份,很愧疚。這一動人場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烙印在作者心頭,而后透過文字,感動了很多人。
? 初二時教語文的孟祥娟老師,在課堂讀《背影》時,清晰的記得在桌子間的夾道上讀著讀著,眼淚汪汪的流下來,用紙擦了擦繼續讀,后來出去平復了一下,眼睛通紅的進來,繼續上課,后來發生了什么,沒印象了。當時的審美趣味還是停留在聽著傷感的情歌入睡那一類,心里瞎尋思,真是有病啊,讀著讀著怎么哭了,至于嗎。
? 去年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影,翻到張作驥的《爸,你好嗎?》,過年,都高興,正好一家人都在。看著看著,里面的第五個故事也是“背影”,不過背景發生在臺北,貧窮的父親給畢業旅行的兒子送行,買了便當,也是過月臺,送到兒子手上,父親卻由于早起的倉促褲子穿反了,在同學的嘲笑聲中,一拐一拐的開著破舊的三輪車離去。
? ?往事浮現在眼前,原來的種種不理解,原來讀文章時的疑惑,原來發生過的事,一起涌來,又扭頭看了下父親,白發已有,眼淚當時就出來了,立馬轉身離去,在那一瞬間,明白了太多,年少的倔強,無謂的執著,與親人的隔閡,在某一時間節點,你忽然明白了,原來錯了好久,時光在走,而他們已經白了頭,你的執著不過是勉強支撐那殘損的尊嚴而已。就像送你過河時說的:我們只能送你到這了,河對岸的路,你自己走。
二
? 認識一叔叔,自小父母雙亡,靠著伯父的養育勉強長大,由于處在人家屋檐下,自小發奮讀書,可是伯父家孩子眾多,怎么都輪不到供他上學,于是早早的去工作,養活自己,在工作之余,自考上了大學,最后考上研究生,現在在某企業任高管。而他最開始的工作是在大學的食堂里去幫忙打下手,當時他一心求學,來到離知識最近的地方,只要有空就去蹭課,找人請教問題,在最初的時候由于學不會,太急躁,把頭上的頭發,都快拽禿了,整天就一門心思的去琢磨怎么學好課程。
? 他告誡我說:他這一生的生活,不應該只有一種顏色,而應該是五彩斑斕的。他出來時,伯父對他說,XX,我只能送你到這了,說著給他塞了些錢,他沒要,給他伯父說,要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不然不會回去見他的。他就是靠著這個信念,一直走到現在的這個地步的。
其實,很多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能送你一程,至于看到什么樣的景,遇到什么樣的人,發生故事還是事故,就看你把自己當成什么樣的人,去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人生如戲,臺下十年功,看你付出多大的成本,一個人的生活的下限是學歷和謹慎度而上限則是勇氣和運氣,堅持去做吧。
三
今天看到韓寒在《后悔無期》首映時,一個寫的評論,大意“韓少,我們家離首映的地方很遠,我騎電瓶車走了兩個小時,路上雨下的挺大,拖鞋還被沖走一只,趕到現場,電瓶車沒電了,不知道怎么回去,而當屏膜上顯現的是你作品時,做為第一批看到首映的人,感謝你陪伴我的這十年,放映結束后,我走出影院,不用擔心電瓶車沒電的問題了,因為被偷了,此刻我在網吧給你評論,韓少,我們只能送你到這里了”韓寒說:他第二部《天空制造》和第三部《三重門》,每當猶豫徘徊時,就會想起那段話。現場響起了掌聲。是啊,誰都沒有義務一直伴隨你左右,誰都不會一直圍著你的生活原點一直打轉,誰都沒有義務一如既往的給你說晚安,而后再睡。但他會告訴你,XX ,我只能送你到這里了以后的路,自己走。加油吧,給隔岸看著你的人們,一個優雅的姿勢,即使跌倒了,也要
摔的好看些,難道,不是嗎?
今夜無月,清爽異常,愿你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