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的目前難題是缺乏核心掌控。所以中國制造2025的重心是發展核心制造,在核心部件、新材料、新工藝方面重點突破。尤其在汽車/節能環保、航空/商用大飛機、海洋探索裝備制造/特種船舶、高鐵、核電/智能電網這些行業的突破。
二、德國工業4.0
工業4.0是首先由德國提出。德國工業的優勢是:掌握核心部件技術,在現代化制造工廠和工業機器人方面尤其厲害。中國制造2025想做的,德國基本都有優勢。但是德國制造業的弱點就是產業鏈互聯并且互動差。所以德國工業4.0的核心是:以信息技術為貫穿工具,打穿電子商務+物流網絡、智能工廠+物聯網、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并且使他們都連在一起。
三、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
美國早就有核心部件制造,而且也早就以信息技術打穿了電子商務、物流網絡、生產制造。但是美國的制造網絡和制造產業鏈需要重塑,用更高的高科技重塑。所以這輪美國先進制造的革命,以互聯網公司發起:如Google、Facebook、微軟等等,再聯合GE這樣的核心制造巨頭,一起搞。
所以,互聯網公司具備的:云存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渲染云模擬+VRAR+3D打印、智能OS+智能設備,真正達到智造。而德國的信息化聯網產業鏈,并不能產生智能,只能產生信息比過去更快速流動。
四、中國怎么彎道超車
中國目前和德國、美國都合作緊密并且學習。一方面,通過《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核心部件研發方面繼續努力,補齊德國過去的核心制造優勢。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戰略》,號召互聯網企業攜帶高科技技術來注入中國制造,先從消費品制造業出發,尤其是先從汽車這個大件消費品制造業出發。一方面通過《國家信息化戰略》,通過產業互聯、大數據收集,把德國工業4.0想做到的產業鏈信息化互聯互動也在中國做到。
所以大家會看到中國互聯網巨頭及創業者紛紛殺入汽車行業,以平板電腦智能設備+智能OS+WIFI、遠程控制+地圖精準位置+傳感器、大數據+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節能環保+電池技術來彎道超車。樂視造汽車、阿里和上汽榮威合作、百度和寶馬合作,均是此意。
有的創業者還玩不起這么大鱷的動作,于是在智能獨輪車、智能自行車、智能電動自行車、智能Smart車方面行進,就如同當年Apple在ipod、itouch、iPhone、iPad一路升級演進一樣。
而德國的互聯網產業比較薄弱,而德國的企業軟件和工業軟件優秀,所以德國很可能會構筑一個很笨重的產業信息聯網,就如同SAP軟件云這樣的復雜。
美國很有可能能做到先進智造,但要做到先進制造伙伴,這個就不容易了。雖然美國掌握了制造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而且擁有互聯網高科技,但制造實體在中國手里掌握,美國互聯網的開源也給了中國不少快速跟進的機會,所以這樣來看中國制造未來十年后(2025年),可能只有中國和美國能夠在先進智造網絡產業鏈方面平分天下。